玩出靈巧雙手的操作性玩具

什麼是操作性玩具
「操作性玩具」,也就是幫助孩子手部小肌肉及手眼協調發展的玩具。小肌肉在成長過程中比大肌肉發展晚,從剛出生時的抓握反射,到掌心能握住東西、腕部自由活動、靈活運用拇指食指,一直到雙手萬能,這一連串精密的發展過程,是整個肢體發展中最晚的一部份,但對孩子的生活適應來說,卻是最重要的一環。

操作性玩具的功能
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藉由靈活的小肌肉及手眼協調來配合,如吃飯、穿衣、梳洗等生活技巧,及彈鋼琴、畫畫、捏麵人等培養興趣所需的技巧,還有一些是日後接受學校教育所需的技巧,如寫字、翻書等。因此健全的小肌肉發展對將來生活、興趣、學業的適應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玩具正可以幫助孩子在遊戲中健全發展。舉例來說,剛學吃飯的孩子動作十分笨拙,吃得滿臉滿桌都是,合適的操作性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手部肌肉控制更靈活,讓孩子在生活上更有獨立性,也更自信。

操作性玩具的內容
從孩子的發展來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操作性玩具,而各年齡的孩子操作的方式也不同。

一、綜合操作玩具
包括撥、轉、抓、握、按、壓等基本操作動作的玩具。孩子在一歲以前什麼東西都想摸一摸、壓一壓、轉一轉,從操弄中漸漸認識這陌生的世界。這個時期典型的操作性玩具是綁在床邊或椅子上的活動玩具板,它的設計與構造可以讓孩子按壓、撥轉,剛開始孩子可能只是隨意拍打著玩,多次嘗試之後,他會發現這玩具只要一按就有聲音、一轉動就有反應。從這樣的操弄中孩子發現「原來我也可以控制這些東西啊!」從此產生了控制的能力與自信,也從過程中漸漸學會精細動作及掌握肢體的技巧。

二、敲打玩具
一歲左右的孩子喜歡敲敲打打,但通常沒有什麼章法,所以剛開始最好是選擇可以隨意敲打而且沒有附件的。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再給他有簡單附件的玩具,如簡易的工作?或「敲珠?」,敲珠?經孩子一敲,會有珠子或其他配件滾出來,撿起來後放到洞口又可以再敲一次,多了「拿--放」這個動作,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是一種新的挑戰。五、六歲的孩子可以嘗試釘釘子,鎖鏍絲等更複雜的工作?。從敲敲打打中,孩子可以增加腕力、臂力及手指抓握力,更可從中學習到力量控制的技巧。

三、建構玩具
指一塊一塊可以讓孩子堆疊、搭蓋、建構的玩具,例如布製、塑膠、木頭製的各種積木。
  
一歲多的孩子看到積木只會抓、拍或扔,或抱著積木走來走去,從這些動作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積木的重量、手感和形狀。兩歲後孩子喜歡把積木一塊塊堆疊起來或平鋪在地上,這些實際的經驗使原本抽象的形容詞如輕、重、大、小等變得鮮活而有意義。三歲的孩子在熟悉積木的特性後會開始搭蓋出心中想像的東西,如門、汽車、火車。四歲的孩子開始能搭建出更複雜的造形,甚至給作品命名,如飯店、動物園等。經驗豐富尤其是已有良好空間、數量、平衡概念的孩子,到這個階段特別能表現出這些特質。

四、組合玩具
組合玩具與前面介紹的建構玩具都是能讓孩子隨心所欲發揮創造力的玩具。建構玩具在技巧上需平衡、輕放以免堆疊得不好掉下來,而組合玩具則需手指用力才能互相嵌接、組合,如樂高、磁鐵積木等。
  
孩子玩組合玩具的技巧也是隨著經驗而逐漸發展的,如果發現孩子只是日復一日做接長的動作,而不會做其他變化,不妨給孩子一些示範、建議,或提供產品本身所附的參考圖樣,也可利用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讓孩子在彼此學習中邁入另一個階段。
  
如果孩子捨不得拆掉已完成的作品,父母可以把作品拍照留念或讓孩子與作品合照,對孩子來說是個永久的紀念,對父母而言也是一份難得的成長記錄。

五、穿線玩具
這種玩具對孩子來說既好玩又富有挑戰性。剛開始可以準備粗一點的線、洞大一點的珠子給孩子自由穿串讓手指「熱身」一番,有了這樣的經驗後再給孩子素面的洞洞板,讓孩子手拿棉線在洞洞板上自由穿梭。接著可以提供有圖案而且小洞洞比較多的穿線板,由於每張圖案都有固定的穿線順序和方式,孩子可以在穿針引線中培養出更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和控制肌肉能力。

六、其他
例如釣魚玩具、玩具織布機、訓練自助技巧(扣鈕扣、拉拉鍊、繫鞋帶等)的娃娃、套圈玩具、玩黏土用的?麵棍及模型等,都是能使孩子雙手更靈巧的操作性玩具。

操作性玩具大部份都比較具有技巧性,適度的示範動作可減少孩子不必要的挫折,一旦孩子對技巧有概念後,即使操作動作稍慢,也不用急著幫忙,因為孩子只有透過自己不斷的練習,操作技巧才會更熟練。
  
親愛的家長,假期中除了帶孩子出外度假、遊山玩水外,在家陪孩子享受玩玩具的樂趣,也是個好點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