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恆存遊戲好好玩

4個多月大的小廷好想睡覺,爸爸抱著哄,可是小廷哭一哭就轉頭看門口,似乎期待媽媽出現。看不到媽媽的小廷,又埋首在爸爸懷裡繼續哭…。

媽媽雖然不在眼前,但小廷卻知道媽媽沒有消失,表示他已經有「物體恆存」的概念。物體恆存概念的發展和記憶力、因果關係、動作發展息息相關,從寶寶6個月起,爸媽就可以跟他玩許多有趣的遊戲。

4個月 寶寶知道物體恆存
物體恆存概念最早由皮亞傑提出,他觀察到如果把一塊布遮在正伸手準備拿玩具的6、7個月小寶寶眼前,寶寶就會停止伸手的動作,彷彿那個玩具根本不存在;但是滿8個月的寶寶就懂得尋找;皮亞傑主張︰物體恆存概念是8個月以後的寶寶才具備的能力。

但後來的研究發現︰4個月(甚至3個半月)的寶寶其實就懂得物體不在眼前並非消失不見,只是礙於記憶力不夠好忘了找,以及看不到東西不知道該怎麼行動才能拿到東西,所以才沒有找尋的動作。

5~8個月 掌握簡單物理原則
此時寶寶開始懂得一些物理原則和因果關係,比方拿球撞積木,積木會動,如果相撞之前積木就先動,或者撞上幾秒之後才動,寶寶會露出驚訝的表情。同時寶寶也知道東西的大小、質材、形狀的不同,及其相對的運作規則,譬如小球掉到地上會繼續滾動,但是衣服卻不會。

這時寶寶的視動協調能力逐漸進步,爸媽會發現︰擋住電視時,剛好被聲光效果吸引的寶寶會歪頭找電視看;車車前進時,寶寶的視線不僅會沿著運行的軌跡移轉,看著東西掉落後,他也會探頭探腦試著尋找;而躲貓貓之類的找尋遊戲,則最容易逗得寶寶呵呵笑。

9~12個月 寶寶愛找媽媽
把玩具藏在手帕下,9個月的寶寶懂得掀開手帕找出玩具,可是一旦成功會一直在同個地方尋找,即使當著他的面把東西移到別處,寶寶仍堅持在原處找,皮亞傑稱為「A-not-B error」。並非表示寶寶沒有物體恆存概念,根據後人研究,寶寶會犯這項錯誤,是因為太專注在自己的動作,以為重複同一動作就會找到玩具,卻忽略東西的位置已經改變。滿周歲後,這種情況會逐漸減少,2歲前的寶寶就很少再犯了。

9~10個月的寶寶,開始靈活運用手膝爬行,對家中環境也逐漸熟悉,加上「分離焦慮」作祟,一旦媽媽消失眼前,寶寶可能化被動為主動到處找媽媽。如果沒聲音線索引導,寶寶一樣犯了前述的「A-not-B error」」,當媽媽發現寶寶對著空無一人的廁所哭泣,可別太訝異,因為上次就是在這裡找到媽媽呀!

物體恆存4遊戲 親子鬥陣玩
‧掀手帕 找玩具
寶寶6個月左右,可拿條手帕蓋住他正在玩的玩具,看他會不會掀開手帕?之後,再拿出另一條手帕,將玩具放到其中一條下面,看寶寶能否找到玩具?爸媽可加個答對或答錯的聲效,讓寶寶覺得更有趣。

如果手邊沒手帕,也可以直接把東西握在掌心,伸出兩個拳頭讓寶寶猜,倘若他猜對了,兩手交叉看他會猜哪一手?猜對了,兩手再互繞圈圈,然後停下伸出兩個拳頭讓寶寶猜。1歲前的寶寶,要完全答對並不容易,爸媽可別因為寶寶猜錯而擔心呦!

‧躲貓貓 猜猜我還在不在
爸媽可以用手遮住自己的臉,假裝自己不見了,接著移開手掌露出大大的笑臉,寶寶會回你燦爛的笑;你也可以真的躲起來,然後再出現寶寶面前。9個月後的寶寶模仿和行動力較強,還會自己悄悄躲在門後或桌面下,又笑嘻嘻地探出頭來喔!

‧發聲或滾動玩具 了解因果
從寶寶會翻身趴著以後,球就是很好玩的玩具,隨便一碰就會滾動,寶寶可以練習眼睛追蹤移動物品;會爬之後,有些寶寶懂得自己找樂子,拿著球先往前滾再去追;快滿周歲的寶寶,稍微具備輪流的概念,爸媽可以和他輪流滾球。讓寶寶玩發聲或滾動的玩具,不但有助於操作能力發展,也可以進一步瞭解因果關係,只要我的手動一動(因),小斑馬就會發出唱歌(果)哦!

‧我丟你撿
這是9個月以後的寶寶最愛玩的遊戲,他不但喜歡把東西統統往地上丟,沒東西可丟時,還會試著把爸媽推下沙發…。爸媽除了認命幫忙撿,也可提供各種材質、大小、形狀的物品,讓寶寶充分感受不同東西掉落的聲音、運動方式的不同,慢慢歸納出這世界的物理原則。

※本文選自《學前教育雜誌》2007年一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