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麼話這麼多呢?

話多,是語言發展的自然現象
  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口齒清晰、善於表達。如果孩子喜歡說話又應對合宜,大人就會稱讚他︰「真會說話﹗」父母也因此覺得光彩高興。但是,如果孩子說個不停,該說的也說,不該說的也說,或是說得、問得不合時宜,可能就會令人覺得他「話真多、吵死了」。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知道「時然後言」,也不知道「適可而止」。到底我們該不該鼓勵孩子多問、多說、多發表,還是要他「有耳無嘴」,免得他話多惹人嫌?

  其實,孩子喜歡說話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從孩子的發展來看,我們會發現,新生兒的語言是啼哭及偶爾發出的「咕咕」聲、「咯咯」聲;二至三個月時,他開始發出一些牙牙兒語,到八個月左右則常常咿呀個不停;一歲至一歲半時,他會說一些簡單的字彙;兩歲至兩歲半,他開始會說一些複雜的句子;三歲以後,孩子的語言能力快速增長,除了使用的字彙數量增加之外,句子也更趨複雜,這時,他開始喜歡問︰「為什麼?」這種情形到四歲時達到顛峰,他會問個沒完,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什麼就發表一番。到五歲時,會較為緩和,但他仍然喜歡發問,而且會打破砂鍋問到底。

  當然,這也和孩子的肢體動作發展有關,孩子從躺到爬到走,接觸的世界越來越廣,新奇的事物也越來越多,而他的學習能力及欲望正日漸旺盛,再加上語言能力的精進,使得他不斷地透過說話來練習語言的表達力、敘述自己的見聞,或以發問來了解周遭的事物,因此就會讓人覺得,他嘰嘰喳喳,話講個沒完。

家庭環境及父母態度的影響
  孩子話多除了和發展因素有關之外,也受後天環境的影響。本來,學習語言需要透過聽和說,如果家中人口較多,常有人逗弄,孩子的語言能力會較強,也較愛說話。通常,獨生子、老么,或較受重視的孩子,比較有機會接受語言刺激,愛說話的傾向也較強。

  此外,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有影響。如果父母個性較開朗,常常對孩子說的話給予回應和鼓勵,他們的孩子通常較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較能與人溝通。

  孩子多話是正常的,也是學習語言必經的過程,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有助於孩子的發展,而孩子在說話的過程也正在做思考與表達的組織與連結,成人應該用開放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多話,陪他聊天,讓孩子有機會多說多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