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說話」
語言本是溝通工具,在人與人相處互動的各個情境中,語言佔了十分核心的角色。除了單純的「會說話」外,學會配合情境使用適當的語言,是孩子社會化的一項重要歷程。
引導孩子練習說適當的語言
爸媽可以用提問或是建議的方式來引導孩子說話,例如:
要求 –「如果你想要跟我借……,你要怎麼跟我說?」「要客氣一點,人家才會願意借你喔!」
發問 –「如果你想知道……,你要怎麼問?」「如果你不懂老師教的,你會怎麼問老師或其他小朋友?」
表達意見 –「告訴我你喜不喜歡剛剛那本書?為什麼?」
建議 –「如果你想到大家可以一起來玩……,你要怎麼說,讓大家想要玩?」
說服 –「你想要做……,可是我覺得不好,你要怎麼說來讓我答應?」「拜託我答應還不夠喔!你要告訴我這樣做有什麼好……」
委婉抱怨 –「如果你覺得我把音樂開得太大聲了,你要怎麼樣客氣的讓我知道?」
重點在鼓勵孩子多說、多熟悉。別忘了要有耐心,如果孩子有說錯的地方,可以將正確的說法完整的說一遍,讓孩子跟著多練習幾遍。
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說法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是要孩子口是心非,而是要在面對不同對象的時候,使用不同的用詞、語氣與態度。爸媽可以找個機會,讓孩子試試同樣的內容對不同的人要怎麼說。例如,邀請別人一起玩遊戲,讓孩子來解說遊戲規則,試試看教大人和教小朋友有什麼不同?當別人不懂的時候,大人和小朋友問的問題也會不一樣,那又要如何用不同的方法去回答他們的問題?
善用生活中自然發生的場景
如果學習能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吸收,效果會更好。例如,讓孩子每天早上跟家人道早安、問好;帶孩子去買東西時,可教孩子向老闆說謝謝、再見,或者引導孩子去跟店員說話、問問題;與長輩在一起的場合,教孩子用比較尊敬、有禮貌的語氣去打招呼、回答長輩的問題;和小朋友一起玩時,鼓勵他去表達邀請、願意分享玩具等想法。有的時候爸媽要多留點機會,甚至刻意製造機會,讓孩子學著去與人溝通,獲取想要的事物,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孩子所得到的,絕不會只有他想得到的東西而已,溝通的過程會是更珍貴的一課。
即使是大人,也不見得個個都很會說話、應對,讓孩子從小體會說話的藝術,並不是要孩子成為八面玲瓏的小大人,而是讓溝通更有效、氣氛更和諧,何況除了語言以外,還有禮貌、EQ 等牽涉其中,這些都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