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色彩天空

兩歲的婷婷總是拿著同一枝筆畫畫,畫面上充滿著單色的點、線,色彩並不豐富;三歲的軒軒,老是混淆色彩的名稱,把紅色說成綠色、綠色說成黃色,或是看到藍色卻講不出名稱。四歲的平平,喜歡把媽媽的臉畫成綠色、天上的雲畫成黃色、地上的花草畫成咖啡色。而五歲的佑佑在將描繪好的形體上色時,總是把顏色塗出框線外,畫面雜亂不堪。在面對孩子這些認色、用色、配色的問題時,該用何種方式解決、引導呢?

孩子用色的分期發展
塗鴉期(一~二歲)的孩子,對於用色、塗色沒有太大的興趣。此時的塗鴉只是單純的手臂動作,對於色彩的選擇幾乎出於偶然,抓到哪枝筆就用那枝筆揮灑到底。父母只要讓孩子有隨興塗鴉的自由以及空間即可。幾張白紙、一枝筆,都可以讓他們沈醉在點和線構成的有趣遊戲中,且能加強其大小肌肉發展,對日後握筆、寫字均有助益。

當任意塗鴉轉變成較有組織、有目的,能開始描繪某種對象、賦予有意義的名稱時,孩子用色才會有較明確的變化。此時是屬於「命名塗鴉期」(二~三歲),父母可提供多色的蠟筆,讓孩子自己去發展色彩的變化、擁有用色及配色的自由。熟悉材料和使用方式後,孩子在圖式前期(三~六歲)對色彩的觀念及用法將更加靈活。

教孩子認識色彩
究竟要到幾歲才適合教孩子分辨顏色呢?孩子要到兩歲半之後,才能有意識地選擇各種顏色。所以,一般而言,三歲之後是教導辨色,認識色彩名稱的最佳時機。

首先,父母必須摒棄傳統要求孩子強記色彩名稱的作法,應採用「遊戲中學習」的方式,引導學齡前的孩子去感覺、體驗。以下提供兩種實用、有趣的認色遊戲:
1.自然辨色法:運用生活周遭的景物,讓孩子把顏色的名稱與其作聯繫。例如:拿出蘋果,告訴孩子是紅色;照著鏡子,指著頭髮說黑色;到郊外看風景,認識藍色的天、白色的雲,紅色的花、綠色的草。平常與孩子交談時,也可加入這些表示自然顏色的詞語。如此一來,在自然而然、漸進且輕鬆愉快的方式中認色,孩子更能有效地學習。

2.尋找色彩的遊戲:利用坊間易購得的色卡,和孩子玩「大發現」。例如:拿出紅色的色卡,請孩子找出三種和這個顏色相同的物品,以此類推。可和孩子比賽,並予以適當獎勵。透過親自尋找、發現,可刺激孩子的視覺及辨色能力,亦可提升認識色彩的興趣。

欣賞孩子的童畫王國
當孩子的畫面上出現基底線,有了天地的觀念後(約五、六歲),他們就能有秩序地排列畫面上的物體,也能有系列地使用顏色。一般而言,學齡前的孩子用色主觀、天真爛漫,不拘泥於實物。會把爸爸畫成藍色、大象畫成黃色、小狗畫成綠色。此時若強迫孩子改變色彩、接受成人的色彩感覺,反而阻撓孩子發現色彩、思考形與色關係所需的獨創性。父母應用開放、欣賞的態度瞭解、接納孩子的童畫王國。在自由表達、創作的過程中,孩子更能自在地、逐漸表現出個人的畫風,並展現此一時期珍貴、獨特的繪畫特質和美感。

讓孩子盡情揮灑色彩
坊間常見的著色畫本,是許多父母用來「訓練」孩子著色,把色彩均勻、有秩序地塗在框線內的工具。其實孩子對完美的要求,是來自自身的表現欲望。當他對自己描繪的事物充滿自信,且能得到雙親適當、適時的讚美,就會想進一步用色彩美化、裝飾畫面,而不會漫不經心地上色。

況且,讓孩子以著色畫來畫圖,長久下來會造成孩子依賴現有形體、框架的心理。當抽離著色畫本,要求孩子畫鳥或狗時,他會茫然無緒、不知如何下筆;或是畫出與畫本上同樣形態或相似的形體來,缺乏形與形之間的組成概念以及思考、創作的自我獨創力。

因此,若要求孩子把色彩塗在框線內,機械性地控制描繪,以達到成人所謂的美感,只會扼殺孩子天賦的創造力,對其繪畫能力的發展及表現沒有任何意義。反觀畫壇大師──夏卡爾、畢卡索,皆以表現自我、讓色彩自由渲染、不拘泥於框線中的畫風,獲得世人的肯定。

父母應鼓勵孩子從自然景物中尋找色彩,從畫具的使用中發現、感覺色彩的變化,並觀察色彩在光、影及季節轉換中的不同,讓孩子累積經驗,進而發展出個性化的色彩關係。孩子若能自由發揮、審美,便能欣賞及享受事物本貌之美,讓歡欣、愉快和自信成為繪畫遊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