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刺激寶寶的肢體發展
寶寶很小就會隨著音樂而擺動四肢,跟著音樂起舞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身體、大腦與四肢精細的運作過程。爸媽若能善用這項本能,在家和孩子常做律動,孩子既快樂又耳聰目明。
因為製作專輯的關係,這幾年我頻繁的往返台灣。我覺得台灣的孩子很幸福,因為台灣的音樂教育環境正在不斷進步中。近年來,有好多學成歸國的音樂家將不同的音樂教育引進國內,學音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而學音樂等於學樂器的刻板印象也漸漸被打破。新生代的爸媽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從「嚴謹的學習樂器」慢慢改變成「讓孩子們享受音樂」。因此,許多音樂教室都開設了幼兒律動課程。然而,什麼是幼兒律動?為什麼幼兒律動那麼重要呢?
隨著音樂手舞足蹈是人類的本能
「幼兒律動」顧名思義就是讓孩子跟著音樂的旋律和節奏而動。嬰兒很小就會隨著音樂擺動四肢,甚至在媽媽肚子中的胎兒,就會隨著羊水流動的節奏、媽媽的說話聲、心跳聲和腸胃蠕動聲而手舞足蹈。這是一種本能,也是人類最原始的舞蹈。
跟著音樂起舞這看似簡單的行為,包含了身體、大腦、四肢精細的運作過程。從耳朵聽到的音樂及感受到的節奏,通過大腦神經轉換,傳達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的神經。再由這些神經牽引著肌肉做出各種動作。如果跟隨的音樂帶有歌詞,或是跳舞時是模仿他人或自我詮釋音樂來跳舞,那麼我們原本就很忙碌的大腦不僅必須加上對音樂的想像,眼睛還得看著別人的動作,再轉換成自己的動作。
爸媽在家也能帶寶寶做的5種律動
據瑞士音樂教育家達克羅茲認為,藉由律動,孩子的聽覺、大腦神經、肢體肌肉、以及思考的意念能夠達到溝通協調的統合。幼兒律動不但能夠促進孩子的肢體發展,也能夠增進觀察模仿能力,激發創造力和想像力。藉由大聲唱歌或放鬆跳舞,幼兒律動同時也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以下介紹幾個能和寶貝一起在家律動的方法。
1. 嬰兒按摩
從寶寶出生後,爸媽就可以邊放音樂邊跟著節奏,輕輕地在寶寶的身體和四肢推揉。此時宜選用比較輕柔的音樂,爸媽可在曲調或節奏替換的時候就改變按摩的部位。如果能夠一邊按摩一邊哼歌給寶寶聽,更為上策。按摩的最佳時機為進食前30分鐘和進食後1小時。在餐與餐之間輕輕揉著寶寶肚臍周圍,同時有助於舒緩脹氣。嬰兒按摩還能刺激生長,也能讓寶寶放鬆而達到更好的睡眠品質。
2. 寶寶體操
寶寶還不會翻身時,爸媽就可藉由幫寶寶做伸展體操來達到刺激肢體動作的發展。伸展體操的音樂以輕快曲子為佳。爸媽可配合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將寶寶的手臂在胸前交叉或是上下左右慢慢伸展,也可以幫寶寶動動手指頭和手腕。下肢的運動可將雙腳作空中腳踏車和簡單的抬起放下動作,這些都能伸展到寶寶的關節及四肢。在幫寶寶做體操的同時,要注意頭頸部位的固定,動作要小而輕柔。等寶寶會翻身、會坐、會爬之後,在做體操時可增加這個階段寶寶能夠達到的肢體動作。
3. 唱跳
當寶貝能夠邁出步伐的同時,也能夠理解簡單的詞彙和說出一些單字,這個時候,可和寶寶一起聽有歌詞的兒歌。如果爸媽能自行創作一些配合歌詞情境或節奏的動作,讓孩子一邊聽音樂一邊唱跳,這會幫助孩子更快記住和理解歌詞裡的單字。而跟著歌曲的節奏和歌詞的押韻跳舞時,孩子自然而然會感受到音樂節奏裡面的「律」與「動」,進而達到神經與肢體系統的統合。
4. 節奏遊戲
唱跳之外,還可請出家裡的鍋碗瓢盆和水桶,讓孩子拿著鍋鏟筷子隨著音樂敲打。可先讓孩子隨意亂打或引導他們照著節奏打,更可以帶著孩子創作不同的節奏模式,如:打三下、停一下或打一下、停一下。敲擊的動作除了刺激上半身的發育,也能消耗孩子旺盛的精力。
5. 編舞
接近學齡階段時,認知和語言能力都進步許多,這時不妨和孩子一起來創造自己的舞步。請寶貝選一首他喜歡的歌曲,然後先介紹或複習幾個親子曾經一起唱跳的動作。讓孩子隨著自己的詮釋把舞步動作編排在歌曲裡面。最後再請他們教爸爸媽媽一起唱跳。家族聚會的時候還能夠全家一起表演,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就感一定會滿滿的!
以上這些方法還能夠隨著爸媽的創造力更自由地延伸,善用「律動」,你將能帶給孩子一個唱唱跳跳的快樂童年!
本文摘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