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寶寶一起玩音樂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童年回憶中的廣告詞。而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我們總是能夠從媒體看見許多強調音樂對兒童發展之重要的文章,近年來,更興起了標榜著啟發幼兒音樂天份的課程。
其實,除了送孩子去上這些啟發課程,爸媽可以在更早的時候,就用音樂來陪孩子一起玩耍。或許緊張的爸媽會問:「我們小時候都沒有學過音樂,要怎麼使用音樂來跟寶寶互動呢?」以下介紹一些不需受過正規音樂教育,就能夠和寶寶一起玩耍的音樂小技巧。
唱歌:最直接的音樂互動法
唱歌是最直接的音樂互動法。孕期和新生兒階段,爸媽可將自己喜歡的旋律搭配上自己想說的話,以唱歌方式和寶寶對話,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爸媽的愛。學語期,爸媽更可大量使用好記、好唱、有押韻的兒歌來幫助寶寶累積詞彙。很多兒歌都帶有功能性,譬如用數字謠幫助發展數概念,2-2歲半正開始數數的孩子也能將1-10唱出來。
手指謠和動作謠則能夠讓大寶寶在聽唱之餘隨著歌詞內容作動作,進而刺激肢體的發展。和爸媽一起快樂地唱歌,寶寶自然而然就能學到「唱歌是一件快樂而不需害羞的事情」,無形中也培養出自信心。
跳舞:讓全身有節奏地擺動
隨著音樂節奏搖擺著身體是人類的本能。還不會站立的小嬰兒聽到音樂就能夠手腳不停地揮著、踢著,這就是最原始的舞蹈。對於還不會移動的小寶寶,爸媽可以配合音樂帶動寶寶一起作嬰兒體操,隨著音樂的節奏擺動寶寶的四肢、手指和腳趾頭,這樣能夠刺激肢體的發展。寶寶頸部發展穩固,頭可以轉動之後,爸媽可以抱著寶寶一起隨著音樂輕輕地擺動,但是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晃動寶寶喔!當寶寶開始學走路時,爸媽可以牽著寶寶隨著音樂節奏的快慢來邁開步伐。已經可以自由活動的小朋友,只要放著稍快節奏的音樂和他們一起自由地搖擺,就是一個闔家歡樂的活動。
音樂遊戲:搭配音樂變換動作
有很多遊戲是能夠和音樂配合著一起玩的。我最常帶孩子們玩的「音樂椅子」是音樂版的大風吹。準備幾張椅子讓家人孩子們坐在上面,另一個人負責播放音樂。播放音樂的時候大家就繞著椅子走圈圈,音樂暫停的時候大家就搶椅子坐。沒搶到椅子的人就出局。這是一個適合家族聚會共玩的音樂遊戲。
較小的小孩可以玩類似「一二三木頭人」的「走走停停」遊戲,讓孩子配合播放的音樂速度快慢來走路,當音樂隨機停止時,他們必須保持原來的姿勢不動,否則就出局。許多兒歌如:〈猜拳歌〉或〈拍手歌〉本身就是為遊戲而設計,爸媽可多利用這些歌曲來和孩子們玩。
自製樂器:自由自在地探索聲音
生活中有很多隨手可得的東西都可以當作樂器來讓寶寶探索。
● 基礎版樂器:比如說,把家裡安全的鍋碗瓢盆拿出來當道具倒著放,再拿兩支筷子、桿麵棍或是炒菜的長鍋鏟等,就可以讓寶寶敲出不同的節奏和聲音。
● 進階版樂器:還可以拿出玻璃杯,倒進不同高低的水位,就能敲出高低不同的清脆聲響。另外,在喝過的養樂多罐子裡,放進紅豆、綠豆,再將頂部封起來,就是一個自製的「沙鈴」;取一個能夠密封的水壺或杯罐,倒入一半的水再蓋起來搖晃,立刻就變成一個獨特的「水鈴」,能夠發出獨特的聲音。
● 身體樂器:輕拍我們身體不同的部位,也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譬如,鼓起腮幫子拍臉、拍手、拍穿著褲子的大腿或穿著鞋子踱步等,就是專屬的「身體樂器Body Percussion」。
這些自製樂器可以單獨的玩奏,也能夠配合播放的音樂或是唱歌一起玩,是一個能夠充分滿足寶寶好奇心的活動。
不花大錢也能讓孩子擁有音樂環境
藉由「唱歌」、「跳舞」、「音樂遊戲」和「自製樂器」,爸媽就能夠自然地將音樂融入大小寶貝的生活中。而且,以上這些方法都不需要花太多的金錢,需要的只是爸媽花時間和心思與孩子一起作伴。但願在爸媽的用心之下,我們的孩子都能夠在一個充滿快樂音樂的環境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