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交朋友?

「朋友概念」的發展
孩子對友伴的興趣,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一般來說,大約要到二歲半之後,才會對「友伴」產生興趣,因此,朋友概念會隨著年齡的發展有著相當不一樣的發展:
‧小嬰兒:大多只對爸媽有興趣,必須再好幾個月才能對別人表現出更多好奇。
‧一、二歲:尚無法與友伴玩在一起,總是各自玩了一會兒,就要找媽媽了,對「朋友」的意義並不清楚。
‧二歲半以後:由於生活範圍的擴展及與友伴接觸機會增多,友誼的概念逐漸形成,常常會說:「××是我的好朋友。」這時候,朋友成了一個重要的夥伴。
‧三至六歲:孩子們常是基於片面或一時的喜愛來建立友伴關係,朋友通常並不具有持續性,容易因為某種因素而改變,大約要到小學以後才會發展出更成熟的朋友關係。
‧六歲以後:此時「朋友」深具意義,孩子多半已經會選擇喜歡的人做為固定的玩伴,常常在一起玩,日久建立了友誼的默契,自然就形成了小團體;邁向高層次的友情觀—信賴以及相互的幫忙與支持,也學到如何建立、維持和斷絕友誼。

幫1-3歲寶寶交朋友的技巧
年紀越小寶寶越需要幫他結交好朋友,一開頭,小寶寶在父母的支持下,慢慢的學習跨步,用自己的方式跨出步伐,爸媽可以試試以下的作法。
1. 安排遊戲日:
接近1歲左右,父母可以每週安排幾次有玩伴的遊戲日,即使家中有年紀較長的兄姐會與小寶貝玩在一起,但仍需與同齡的孩子有互動、觀察的機會。
2. 參加親子遊戲聚會:
許多社區有爲幼兒舉辦親子遊戲聚會,這是讓小寶寶與同年齡幼兒互動的好機會,學習如何在新環境中與其他寶寶相處,以及接觸不同種類的玩具與活動,家長也可藉此機會與其他父母分享育兒經驗。此外,育兒網站是可以發現此類親子遊戲聚會(或稱親子網聚)的好地方。志趣相投的媽媽可以合力組成親子遊戲聚會,輪流在每位媽媽家舉行,或尋找合適的場地定期進行。
3. 控制活動時間:
每次親子遊戲聚會的時間長度最好控制在1~1.5小時之間,家長也需要有心理準備,可能不是每位寶寶都能待到聚會結束。
4. 勿過分擔心活動的安排:
對年紀較小的寶寶來說,幾個有趣、安全的玩具,家長能在旁協助幼兒自由安心的玩耍,就已經足夠。親子遊戲聚會時,最重要的是能讓寶寶自在遊戲,並觀察和其他寶寶共玩的過程。
5. 適時引導孩子融入新環境:
當遊戲情境設置好、開始遊戲時,家長可坐在一旁觀察寶寶的遊戲情形,若發現有可能傷害到其他寶寶的行為時,家長則需立即介入處理,引導寶寶以安全的方式遊玩。

3~6歲兒的交友策略
1. 提供幼兒和不同友伴相處的機會:
友伴關係的發展是「由經驗中學習」,每一次幼兒與他人的接觸經驗,都提供幼兒學習的機會。公園的遊戲場、店家提供的遊戲區,例行性地拜訪親友、邀請其他幼兒到家裡來玩,都豐富了幼兒與各種友伴的接觸經驗。在各式各樣的經驗中,幼兒較有機會發展出靈活、有效的友伴相處能力。
2. 父母不宜過度保護孩子:
過度的保護反倒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膽小),也使得他的交友能力無法發揮和琢磨。其實,孩子比成人更能調適自己,友伴相處的挫折對他而言,是經驗的累積,經由挫折的磨練,他發現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這讓他對自己更有信心,也較不怕交朋友。
3. 由故事繪本帶領幼兒理解友伴相處的各種狀況:
繪本中提供各式各樣的友伴經驗,透過這些故事,幼兒預先知道許多友伴相處情況,也較能理解自己的友伴經驗。
4. 允許孩子「做得不夠好」:
幼兒是社會化的學習者,由「不夠好」的交友經驗,讓他學習修正自己的行為,調整與友伴的相處技巧。當他「做得不夠好」時,父母的安慰和「打氣」是讓他由錯誤中學習的最佳動力。
5. 和孩子分享父母的交友經驗:
幼兒很能吸取他人的經驗,在幼兒交友受挫時,父母真誠地說出自己曾有的受挫經驗,能讓幼兒感覺「不孤單」,知道這是自然的過程,也不致於因為幾次交友的受挫經驗,削減對自己與友伴相處的信心。此外,從和父母的經驗交流中,父母與幼兒可以彼此學習更健康、更適合自己的交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