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書籤: 貼到Facebook 貼到推特(twitter) 貼到噗浪(plurk)

 

 

 

幫助孩子,減少情緒失控

 

文/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課程與教學系助理教授)

許多爸媽對孩子的壞脾氣感到困擾,常說孩子的脾氣很大,如果不如他的心意,孩子必定會抓狂,不但大哭大叫、亂扔東西、拳打腳踢,還會躺在地上打滾。爸媽多半也曾試著跟孩子溝通,有些會受不了而處罰孩子,但一點效用都沒有。

情緒的控管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單是孩子很難做到,就連許多大人也做不好。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若常被大人斥責、忽略,從小沒有學到如何去面對,在長大成人之後,有的人還是會以很糟糕的方式來處理情緒。

孩子發脾氣的過程有脈絡可循
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波特格教授帶領一個團隊研究兒童「大發脾氣」的現象。他們把一些錄音及錄影的工具,別在連身褲上,再讓孩子穿上這樣的服裝進行觀察、記錄。
研究期間,他們收錄了一百多筆個案資料。從分析的結果發現,孩子在每次大發脾氣的過程,對於情緒的轉化及相關的行為舉動是有脈絡可循的。根據他們的歸納發現,孩子在抓狂的過程,剛開始是因為「生氣」,當這個強大的負面情緒產生時,孩子會大叫或尖叫,然後大哭、亂踢、扔東西、扯東西,甚至倒在地上打滾。等到他發洩完了,「難過、傷心」的情緒便會浮現出來。

2歲之後,大發脾氣情況會遞減
另外,波特格教授還針對120位爸媽做了一個有關孩子發脾氣的調查。他發現有87%2歲∼2歲半、91%2歲半∼3歲和59%3歲半∼4歲的孩子,都曾大抓狂過。孩子每星期大發脾氣的次數是1歲組有8次、2歲組有9次、3歲組有6次、4歲組有5次。至於每次發脾氣的平均時間長度,1歲組是2分鐘、2∼3歲組4分鐘、4歲組5分鐘。從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孩子一旦過了2歲的「麻煩期」,多數的孩子的確能慢慢地減少大發脾氣的情況。

爸媽有效處理孩子情緒的6原則
從上面的研究可知,學齡前的孩子大發脾氣並非特例,但是爸媽該如何有效地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他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則需要方法。建議爸媽採取以下原則引導孩子:

1. 避免製造引發孩子情緒失控的事件
如果知道某些特定的事情會引發孩子情緒失控,爸媽應盡量避免。
例如:整天外出可能會耗盡孩子的體力,導致失控,所以最好要縮短外出的時間。

2.減少壓力和刺激
當孩子太過疲倦、饑餓,或者外界環境有太多刺激時(如:噪音),孩子就容易失控。降低外界過多的干擾,孩子就比較不會抓狂。

3.留意臨界點並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當爸媽發現孩子已經快到失控的臨界點時,就應設法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拿他喜歡的東西吸引他),或引導他降低這樣的負面情緒。

4.孩子失控時,爸媽要保持冷靜
如果爸媽也跟著生氣,只會火上加油,讓情況更糟。
很多爸媽對於正在抓狂的孩子,因為沒有辦法有效地處理,而心生無力感。其實,爸媽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冷靜,不予理會,靜靜的讓孩子度過這段失控期,不要對正在抓狂的孩子責罵、處罰或恐嚇。
孩子情緒失控時是不可理喻的,爸媽只要需做到不予回應即可。只要爸媽瞭解這是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一個必經過程,爸媽「不作為」正是最好的引導,那麼就不會心急地要求孩子停止胡鬧了。

5.爸媽要掌握安撫時機
孩子的抓狂期在一段時間後就會結束,然後他會剩下難過和傷心的情緒。傷心的孩子通常只想尋求慰藉,這才是爸媽出手的最好時機。這時,爸媽可以給他幾個合理的選擇(例如:先洗洗臉、吃點東西、先回家、想繼續玩⋯⋯),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如何解決。

6.爸媽一定要遵守不妥協的原則
有的孩子知道大人不能忍受他在公眾場合中抓狂,於是會用給大人難堪的籌碼來操控爸媽,以達到他的目的。建議爸媽一定要守住這道最後的防線。例如:很多爸媽都怕自己的孩子因為不准買玩具而在超市地上打滾、嚎哭。如果你怕丟臉而放棄原有的堅持,買了孩子吵著要的那個玩具,這個「成功的」經驗就會教他下次再以「抓狂」對爸媽予取予求。

學齡前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還在發展中,需要爸媽多接納他的情緒變化,慢慢引導;當孩子有進步時,請多給予鼓勵,因為爸媽的溫暖回應正是給孩子最好的教導。

 
 

 

 
 

 

本篇文章讓你覺得?

 

投票結果

 

內容普通、只是一般的資訊
內容沒有幫助

 

 

有幫助 普通 無幫助
 
 
 
讀完本篇文章你還想找?     

 

 


  你好, 回小窩,(登出)

 

 
貼到funP網路書籤 貼到HEMiDEMi網路書籤 貼到MyShare網路書籤 貼到UDN網路書籤 貼到Google書籤 貼到Yahoo!MyWeb 貼到Del.icio.us書籤 貼到Windows Live Favorites 貼到Facebook 貼到噗浪(plurk) 貼到推特(twitter)

 

 

 

 

 

 

 

黏人、分離焦慮,是怎麼回事?
 

網友問題:

 

專家回覆:

依附關係與分離焦慮
  依附關係指的是嬰兒與照顧者之間強烈的感情連結。依附關係的發展,在0-6個月嬰兒的發展歷程尚未成熟,也就是他們不會對特定的人產生很深的情感,但是,到了六個月左右,依附關係漸漸成形,會出現明顯的「依附行為」,例如:寶寶會注意特定對象的活動,想引起他的注意,並且主動尋求跟他親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