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看孩子的扮演遊戲

報導╱黃美湄
2016年第七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報導

小小孩會拿起積木放在耳邊假裝打電話,他們也喜歡餵玩偶吃東西、幫玩偶打針,有時坐在一張椅子上就假裝開起車來。這樣的遊戲對孩子的意義是什麼呢?

很多爸媽都知道孩子很喜歡玩扮演遊戲,但並不清楚孩子在想什麼或學到什麼。
維吉尼亞大學心理系的Dr. Angeline Lillard正是研究兒童扮演遊戲(pretend play)發展和早期扮演遊戲的表現與兒童各方面認知能力之間的關聯性的專家。

在第七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的演講中,Dr. Lillard用一張三個圈圈交錯的圖來解釋遊戲、扮演遊戲和虛構事物在孩子生活中的角色。她指出,孩子透過遊戲、扮演和虛構的情境,逐漸建立起新的行為和對真實世界的認知,同時也抒發他們的情緒,發揮想像力。

扮演遊戲具備4個重要特質

「扮演」是孩子非常喜愛的遊戲方式之一,從許多研究論點可看出以下4個特質:

●以舊經驗為基礎:玩扮演遊戲必須先有這方面的舊經驗,如:看過媽媽照顧小嬰兒或講電話、曾經跟著爸爸到加油站加油和洗車。

●透過模仿來表現:孩子在遊戲中模仿周遭人們的生活、動作、語言,如:學媽媽採買或炒菜、學醫生看病打針、模仿公車司機開車等。

●把經驗形成心像:孩子會把日常生活中的這些經驗,透過觀察、多次模仿,內化後儲存在他們的腦海中,轉化成為「心像」,然後在某個時刻重現出來,想像或假裝自己在做某件事。

●會出現表徵行為:在扮演遊戲中常使用一些物品象徵其他物品,如:以積木假裝是媽媽的手機、以棍子當成馬來假裝騎馬。

18個月大就會開始玩扮演遊戲

若要定義什麼是扮演遊戲,Dr. Lillard認為它涉及了6個面向,包括:1.心理表徵;2.比對真實;3.意圖:刻意做這件事情;4.覺察5.純粹好玩,沒有目的;3.有行動。


有人問,是不是不玩扮演遊戲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比較嚴肅?其實,大部分幼兒都會玩扮演遊戲,不過,每個孩子是不同的,並沒有研究顯示,喜歡扮演的孩子長大就是開心果,不喜歡玩就比較嚴肅。一般說來,18個月大會開始玩扮演遊戲,但70%不瞭解當別人扮演時是有心理表徵的,他們覺得扮演只是跟其他的動物或人有一樣的行為;直到8歲以後, 才比較能夠理解扮演的本質。Dr. Angeline Lillard的研究認為,11歲半以後才停止扮演;有些人甚至長大還會玩,也可能是另一種紓壓方式。

Dr. Lillard指出,孩子如果早一點玩扮演遊戲,他們在心智理論的測驗上會比較早通過,表現也比較好;比較沒有扮演的孩子,心智理論的發展比較慢。不過,如果從小讓哥哥、姊姊或是爸爸、媽媽跟小小孩多玩扮演遊戲,也許會讓小小孩比較早認識周遭世界。

爸媽是扮演遊戲中的重要角色

在研討會中,Dr. Lillard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很明顯看出媽媽的行為和寶寶的行為會相互影響。實驗室裡,18個月的幼兒和媽媽一起真的吃點心2分鐘,假裝吃2分鐘,然後從聽心音、聽語調、看表情,用以區分什麼是真的、什麼是扮演的。媽媽並沒有事先被告知要怎麼做,而是自然表現。從實驗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行為的變化。

媽媽表現VS寶寶表現

【扮演的時候,媽媽的表現】
◎笑得比較多、時間比較長
◎注視孩子的時間會比較長、目光接觸多一些
◎動作比較大、倒得比較快、比較誇張、水壺提比較高
◎話比較多、講得比較快、「我們」用語較多、問題和命令句多
◎互動關係比較多、講話陰陽頓挫比較多
【當媽媽表現更多行為,孩子的表現】
◎比較常微笑:
可以理解是扮演的孩子笑得多,也會假裝扮演,但這不是模仿
◎有假裝的目標:
孩子對物件會產生比較多連結,一個假裝的碗和一個真的碗,孩子2歲半就可以分辨哪一個是真的有麥片
◎較早通過假裝測試

從以上的反應中,爸媽想必已經能看到扮演遊戲的價值,領會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玩扮演、學會觀察孩子的反應,同時自己也真心感受互動的樂趣。從現在起,請欣賞孩子的扮演,也多多和他一起遊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