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惡視力 解開迷思5
錯!

台大醫院早年曾以兩隻3個月大的寶寶獼猴進行視力實驗,發現除了先天遺傳因子之外,後天環境也會導致近視,而且當近視的孩子年齡愈小,加深的速度會愈快。當時實驗團隊將兩隻小獼猴固定在椅子上,每天以近距離(1公尺)觀看電視長達10小時,一年後便發現小獼猴有了50度近視,後來實驗因電視損壞不得不中斷實驗,但隔年要繼續實驗時,卻發現1年內沒看電視的小獼猴,近視度數竟然已增加到300度,第三年更跳增到800度,但成年獼猴度數增加的速度卻相對緩慢許多,所以幼兒長時間看電視影響之大,恐怕遠超過父母的想像。
此外,2007年,台大醫院也曾在美國《分子視力學》上發表了一份關於近視關鍵基因「lumican」的報告。研究指出,千度近視者lumican基因中的單一核苷酸變異比率特別高;也就是說,有這個基因變異者比無此基因變異者,在不良的環境裡更容易近視。所以,後天環境對於幼兒視力保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除了先天的視力遺傳因子,爸媽若能從後天環境做起,將可避免幼兒的「惡視力」每況愈下。
資料來源:學前教育雜誌 第三十三卷.第十期 <護眼專題_迷思篇> (2011年1月)
延伸閱讀:
●現象篇:惡視力狀況,年齡持續下降
●迷思1:一歲寶寶無法檢查遠視或散光度數,要等4歲後才能測量。
●迷思2:幼兒視力不良,只要點散瞳劑就可以治癒。
●迷思3:得了假性近視,一定會變成真近視嗎?
●迷思4:4歲幼兒的視力若只有0.6,也不必太擔心。
●迷思5:近視主要原因來自是遺傳,所以無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