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外玩,兼顧安全與學習
大部分的孩子,2歲便能走得相當穩,不會經常摔跤跌倒,而這通常是寶貝正式告別嬰兒推車的時間點,同時也是活力大增、讓爸媽傷腦筋的起點。建議爸媽從孩子會坐以後、推著嬰兒車四處趴趴走開始,隨時跟寶貝灌輸相關的安全常識,並以身作則帶著孩子行動,譬如:過馬路需要走斑馬線、綠燈亮了才能通行、不要停步在發動中的車子前後…等。即使孩子無法立即以行動或者口語反應他到底懂了沒有,但先行灌輸觀念,的確能使將來的教導更加見效。
1歲左右,孩子開步走之後,爸媽可以先將家裡附近的早餐店、便利商店、水族館當作「景點」,帶著寶貝散步到各個目的地,然後逐漸拉長「景點」和家的距離。一方面增強他的腳力、為脫離嬰兒車做準備,另一方面,爸媽也可以讓孩子瞭解自我保護的安全守則:騎樓比較安全,可以自己走,但馬路如虎口,一定要跟爸媽手牽手。
2歲以後,體會重於教條
2歲也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經常將「不要」「不喜歡」放在嘴邊,有時還故意唱反調,為反對而反對。約莫1歲半起,爸媽就可發現:孩子走路時不太愛給大人牽,而且隨著年紀增長,堅持度愈高。爸媽除了趁著寶貝還相當把爸媽的良言當作金科玉律時,趕緊灌輸安全概念,2歲以後,建議用故事或真實經驗讓他體會:人身安全茲事體大,不能鬧著玩。譬如到海邊戲水時,愛玩水的孩子或許一看到廣闊大海會又想嘗試下水又有點退卻,你可以跟寶貝說:「海浪的力氣很大喔,所以你要緊緊牽住媽咪。看到浪過來,我們就退後一點。」
認知+安全,同時學習
帶孩子出外玩,沿途總有許多孩子感到興趣的學習,爸媽在灌輸孩子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擴展孩子的認知概念。
●認紅綠燈,瞭解警示意義
過馬路時,除了讓孩子知道走斑馬線比較安全,也同時教導孩子認識顏色:紅燈停,綠燈走,黃燈閃爍則是提醒注意。自然地,孩子不僅知道燈號顏色名稱,還能將紅色與危險連結在一起。搭捷運時,捷運站也會有警示燈,教孩子觀察:地上的燈閃爍時,就表示車子快要進站了,要站在安全線後面等車才行喔。
●搭手扶梯,練習使用規則
無論在車站或百貨公司,孩子對手扶梯都充滿興趣,而這裡也是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帶著小小孩,如果1歲多走路跨步都還不是很穩,最好利用箱型電梯,搭電梯時,除了告訴孩子「先出後進」的安全法則,讓孩子負責按下欲往的樓層,他們也會很開心;2歲以上可以乘坐手扶梯,但仍要留意速度,教孩子踏穩,並且不要將手腳伸入縫隙中。上樓時,孩子靠內側或在前面,爸媽在外側或後方扶著;下樓時,孩子在內側較安全。無論走路或乘坐手扶梯,都要讓孩子養成習慣,自動靠邊。
●看標示聽聲音,學習辨識
當孩子想自己走在前頭,爸媽可以分派給他一些工作,以確定他前進的方向,比方先請孩子按電梯,一方面他可以學習「上」「下」的三角形或箭頭符號,另一方面,進電梯後,孩子還能將符號和語文「電梯往上/下」「up/down」做連結。在平交道旁等待火車經過時,就可以把握機會解釋整個「劇情」:「叮噹聲音響起,紅燈閃了,表示有火車要來囉!接著柵欄放下來,等火車通過以後,大家才能穿越。你看,紅燈下方有個箭頭,你猜火車會從哪一邊來?」乘坐捷運時,也可引導孩子聽關門的提醒鈴聲。
●記名字,練習互動不怕走失
等孩子滿2歲後,詞彙增加、會說整個句子甚至發問時,通常你還應該教導孩子說自己的名字,爸爸或媽媽的名字;3歲的孩子可以練習記電話、或地址,帶他辨認百貨公司或遊樂區穿制服的警衛叔叔或櫃臺阿姨。萬一孩子在外不小心迷路時,才知道如何求助,或說出自己的資料,讓別人及時幫助他。教導孩子在原地等待、不亂走,也是一個安全的方法。
●準備小背包,學習照顧自己
外出時,爸媽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輕盈的小包包,讓他自己放入他想帶出門的玩具、畫圖的紙筆、小水壺,並教導他放入衛生紙、小外套等孩子可以背得動、且外出需要使用的物品,不但滿足孩子模仿的需求,同時也讓他學習打包、照顧自己。別忘了,在小包包裡放上簡單的電話、地址、姓名資料,並告訴孩子收在哪裡、做什麼用,以便必要時可派上用場。
帶孩子出門,有很多準備工夫,爸媽可以先試著從近程與定點開始,帶著孩子熟悉出門的規矩、步驟、路上該注意的事情,為孩子的安全概念打下基礎,等孩子的行動及理解都比較熟練之後,就可以慢慢挑戰更遠的旅途、做更多有趣的活動了。
【本文出自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