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活力動起來!

孩子的本性是好動的,只要爸媽不禁止,他們自然需求的活動量其實是足夠的。
年幼孩子的活動和大人的運動不一樣,他們是以生活遊戲為主軸,在玩玩停停之間,強化動作發展,也同步培養出好體力。


健康體適能講求的運動標準是「333」,也就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130下。那麼,幼兒的標準是什麼呢?

玩是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王宗騰教授表示,幼兒其實也可以用這個標準來參照,事實上,嬰幼兒的最大心跳可達220下,早已超過130的標準,不過孩子活動時並不是持續性的,可能動一動、停一停,所以每一次活動總時間不超過45分鐘,通常都不會過量。但是,爸媽要注意孩子活動時並不適合一直處於高強度,當孩子已經氣喘如牛、滿臉通紅,就該提醒他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不是很會玩,爸媽也可以從旁協助,前20.30分鐘帶著孩子一起活動,後半時間則讓孩子自由活動。如果有玩伴,孩子們會自己激盪出許多好玩的花樣,可以玩得更有創意、更盡興。大人只要給孩子適當的活動空間跑跑跳跳,就不必擔心孩子的活動量不足。

體驗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儘管目前台灣從學齡兒童到成人都有一套明確的體適能規範,然而幼兒體適能這一塊還在建立初步的常模。王宗騰教授認為幼兒體適能不宜過度強調,他指出,對幼兒期的孩子來說,體驗的過程更重要,活動身體的目的是在促進身體動作的發展。

以跳遠為例,孩子跳得不夠遠,這只是一個結果,爸媽或老師看到這個結果,應該回頭去檢視是否在過程中出了問題,是不是孩子的動作不夠正確、還是其他原因影響?然後要從動作上、過程中提供孩子改善的處方,而不只是一再地要求孩子練習,以求達到好成績。他也指出,幼兒階段不用太強調技能面,爸媽應多鼓勵孩子,多提供活動的機會,讓孩子有信心做得更好。台北市幼兒體適能網站

強調動作的多樣性和熟練度
年幼的孩子覺得活動好玩的話,自己就會去動、去玩。體育活動只是增加運動的「量」、學習運動的技巧在此時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快樂地活動身體」。

0~6歲孩子的動作發展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多樣性、一個是熟練度。隨著年齡的漸增,各種基本動作都是逐漸發展成熟,並且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鍛鍊、精進的。

對照日本所提出的發展重點,爸媽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很基本的生活能力,是任何一個孩子自主探索所需要的條件。

孩子的動作發展重點
發展重點鍛鍊動作類型動作舉例
多樣性身體重心轉移的動作走路、跑步、跳躍、攀爬
維持身體平衡的動作 站立、起身、轉身、蹲下 
操作物品的動作 拿、搬、抓、投 
熟練度在生活中將以上的動作反覆練習,能夠做出符合目標的動作


注意警訊,改善照顧方式
既然動作發展優劣是孩子重要的生活與學習條件,爸媽的照顧方式與對孩子的觀察便成了重要關鍵。

在兒科門診的健康評估中,醫師們發現對孩子保護過度的爸媽可能讓孩子穿著過多的衣物、被包巾限制了肢體的活動伸展,也缺乏練習翻身、爬行與扶走的機會,於是造成體重過重、肌肉力量偏低、手腳關節緊縮,在地板上移動或轉動身體的意願也不高,軀幹與手腳肌肉的協調性不佳,而且稍動片刻就開始喘息,這些都是值得爸媽特別注意的警訊。

從嬰兒期就逐步培養體力
其實從小鼓勵寶寶在地上爬可以增強抬頭能力、鍛鍊頸部和背部的肌肉群;寶寶活動時,血液循環和呼吸會加快,多樣性的肢體動作也會促使大腦作出各種反應,腦細胞在過程中便會得到更多氧氣和營養素,因而加速新陳代謝,使大腦活動愈來愈靈敏。

由於0~1歲的寶寶對肢體還無法控制自如,所以爸媽必須多提供感官刺激,激發他認識及活動自己的身體,像是用手搖鈴在寶寶眼前晃動,讓他做視覺追蹤,並吸引他伸手去觸摸、抓握,或是拿玩具在他面前引導他抬頭、翻身或向前爬行,都是很生活化的遊戲。

只要0.1歲階段打好體能基礎,大部分的孩子1歲半就會出現跑步動作,2歲左右便能併攏雙腳往上跳,離開地面一段距離;3歲時,不但跑得很好,而且還能跳高、跳遠。所以3歲左右的孩子,就身體的本能來說,正是蹦蹦跳跳、充滿活力的階段。爸媽從孩子健康手冊上的生長曲線和發展指標上,就可以對照檢視出孩子的健康狀況和體力囉!

王宗騰老師推薦親子一起做的活動
一般說來,爸媽喜歡運動,孩子就比較愛動,這是整體家庭生活型態的關係。孩子的活動通常分為徒手和有器具兩大類,幼兒對於有器具的活動會顯得更有興趣投入,因此王宗騰老師建議爸媽多運用日常生活的物品作為親子互動的媒材。

推薦器具: 球、手帕、大毛巾、抱枕、地墊、呼拉圈、棍棒、繩子、肥皂水、報紙或廣告紙
遊戲方式:
1. 先看看孩子怎麼玩,多誘發他自己玩的能力。
2. 提醒孩子使用器具該注意的安全規範,例如:不能用繩子纏繞身體、頭頸。
3. 爸媽加入引導的玩法,比如說,爸媽若希望孩子多跑,可以帶瓶肥皂水到社區中庭或公園吹泡泡,孩子不知不覺就會追著泡泡跑了起來;利用棉被、枕頭就可以做成不同的障礙物,玩攀爬的遊戲;將報紙從大張逐漸折成小張,讓孩子站立在上面,爸媽用手指輕推身體,就能讓孩子體驗重心改變及如何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