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 >  感官探世界
一般文章
  •   視力是新生兒所有感官知覺中發育最慢的,但卻是寶寶最先用以探索環境的憑藉,請瞭解寶寶的視力發展--正常的、異常的。 more
  • 新生兒的眼睛,看來雖然和成人無異,但視力仍未發展完全。 嬰兒剛出生時,眼睛會對光有反應,但視力仍是相當模糊且不清晰的,只能看到離眼睛約18~23公分的東西(大約是母親抱嬰兒吃奶時,兩人面孔之間的距離),因此,爸媽抱嬰兒時,臉部離嬰兒眼睛的距離,最好不要超過20公分,寶寶才能及早認識爸媽的臉孔。 more
  • 剛出生的寶寶,是個大近視眼,如果正常的視力是1.0,初生寶寶的視力大概是0.025~0.07之間,寶寶的近視,已超出視力表可以測量的極限之外。而且,滿月之前的寶寶,只能在二十到三十公分之間聚焦。從寶寶眼中看到的世界,就像一個二千度近視,卻沒有戴眼鏡的人所看到的樣子。 more
  • 兩手各拿一個寶寶喜愛的玩具在他面前晃動,有時候左邊的玩具比較近,有時候右邊的玩具比較近,看看寶寶會去拿哪一個?他會不會向比較近的玩具伸手呢? more
  • 從神經生理的角度來看,大部分迷糊的孩子透過教導,都能獲得很大的改善。但是,對那些屢教不會、情況嚴重的孩子來說,我們就必須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神經生理因素,再配合行為改變技巧,徹底地改善。 more
  • 「眼睛是靈魂之窗」,這是眾所皆知的。我們看到剛出生的嬰兒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一對靈魂之窗,它們正常與否,相信是為人父母者所最關心的, more
  •   你知道為什麼一根頭髮落在手臂上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若換成一隻小螞蟻在手臂上很輕地走時,卻會讓人大驚失色?為什麼當你一腳踏入水中搖擺的小船時,會自然地伸開雙臂保持平衡?為什麼你可以一下子就判斷出這是不是自己小寶貝的哭聲?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感覺和反應,需要大腦處理我們的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等感官所接收到的一連串訊息,並對這些刺激做出適切的判斷和回應。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more
  •   七歲以前,是體驗各種感覺刺激的關鍵時期,幫助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可以藉由按摩、運動、遊戲,來獲得感知覺,更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身體概念,對於探索、操作、及生活技巧的發展,具有正面的影響外,感官體驗良好的寶寶,更會有情緒穩定、笑口常開、易與人親近的特質唷!因此,請不要錯失為寶寶製造美好的身體經驗的最佳時期!   首先,對0歲寶寶來說,最新研究報告表示──多多為寶寶觸摸安撫,能夠給他心理及生理發展多項益處。父母若能在這段期間主動為寶寶做各種體操,例如:按摩手腳與身體,或幫助寶寶練習翻身、爬行、踏地…等動作,都能夠因此提供前庭與運動覺的刺激,促進腦部運動區的發展。而這對寶寶將來的學習能力,也將有相當密切的關聯唷! more
  •   Baby出生的一個星期內,大都住在醫院的育嬰房內;而現在大部份的育嬰房都是以粉紅色作為房間主色,並且會有簡單的花樣圖案及點綴的顏色圍繞。這樣的裝飾,除了為了使環境更活潑、更可愛,主要也是為了讓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能夠接受視覺上的刺激。     為了歡迎寶寶回家,或許您在好幾個月以前就已經為寶寶佈置好屬於她(他)的房間,或早就買好各式各樣的衣服、被子、被單、玩具…;可是您知不知道,在準備這些東西的時候,除了必須注意讓寶寶覺得舒服、穿得漂漂外,其實還有許多能同時增進寶寶視覺經驗的小技巧呢! more
  •   「我的孩子不專心,寫功課要摸上好半天,坐不住。」   「老師抱怨我的孩子上課東張西望,跑來跑去,非常皮。」   「我的孩子精力充沛,沒有一刻是安靜的。」   你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情況嗎?你會不會懷疑,孩子是不是個過動兒?這些描述的狀況,雖然很像過動兒的症狀,但若非經過正式的心理與發展評估,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標籤喔!尤其是缺乏規矩這個方面,很多新入學的小朋友都可能會產生類似過動兒的現象,不可混為一談,以免非但不能幫助孩子,還增加困擾。到底,好動和過動要怎麼分別呢?如果孩子真的是個過動兒,爸媽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