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 >  夫妻談教養
一般文章
  •   當您為「愛的教育」感到困惑的同時,是否也覺得為什麼自己的想法、做法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平日,在我們所接獲的信函和電話中,大部份都是媽媽感到無助,有些是先生不配合,有些是公婆意見不同,令身... more
  •   當自己的想法不被別人認同時,心中總有股難以平息的氣憤。尤其是親人,更容易因為接觸頻繁,使得磨擦更形嚴重,若是處置不當,常會造成巨大的隔閡。   夫妻間很容易因教養觀念的不同而產生磨擦,若雙方... more
  •   的確,從社會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模仿」是孩子建立行為的主要途徑,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也會成為孩子對待別人的模式。因此,老大喜歡攻擊別人,固然可能與他的個性有關,但是父親的不公平,也會讓他心理上產... more
  •   在這位媽媽的問題中,還透露出一個訊息——對自己是否真的「太捨不得孩子」、「管得太鬆」也存著懷疑和擔心。   管教過孩子的人一定能夠體會「教養沒有絕對的標準」這句話。每個人對嚴或鬆的想法、做法... more
  • 從您的描述,您的婆婆應是個相當傳統的女性,全心全意為家人付出,卻不能適時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家庭角色,做好分工,使婆媳之間在觀念與作法上有所分歧。這種差異,單靠抱怨、或強力抗爭的方式是不能解決的。 more
  •   身為保母,卻能夠連續幾天夜裏您家、她家地奔波、不得安寧,可見她是一位有耐心且能接納、體諒孩子的好保母,您家女兒真是個幸運兒!談到孩子的「睡覺風波」我們認為,可能是—— 一、發展因素:   ... more
  •   這位媽媽提出的問題主要有二個:一是孩子貪玩不喜歡看書,二是先生對孩子的教育袖手旁觀。但從來信的字裏行間,我們似乎還看到一些東西,比如這位媽媽說「全部的希望與心思皆匯其一身」、「有『無限的』挫折感」... more
  •   一般討論到孩子不願意去保母家或上學時,多半會先考慮是否在保母家或學校有任何不愉快的經驗,使他不想面對;另一方面則是原本黏媽媽的孩子,正面臨所謂的「分離焦慮」,需要更多的安全與信任來學習獨立。這兩點固然很重要,但有一件事情常易被忽略掉的,就是「情境的轉換」。 more
  •   吃飯是種習慣的養成,若是您不希望孩子被餵成習慣,那只有增加您與孩子共餐的機會。如果情勢不允許,利用假日時間亦可,盡量朔造孩子自行用餐的學習機會,若是訓練得宜,孩子已有一些進食的能力時,也會讓婆婆願意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 more
  • 孩子若從小不在家中生活,直至長大之後才帶回家裡,必然在生活習慣與態度上與家人有許多差異;家長或許會認為孩子與自己不夠「親」,而感到沮喪,但只要家長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換了生活環境後的心裡、情緒變化,體貼孩子,並與孩子共同規劃接下來的生活,很快的,孩子便會相信家是個溫暖、值得信賴的地方。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