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憂慮」,何不開朗些?

坐月子期間,荷爾蒙未恢復平衡,而且要適應產後周遭環境,又擔心帶不好新生兒……,於是,產後憂鬱症可能出現。

產婦在生產後,情緒不穩定或出現極度憂鬱的現象,我們稱做「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症很早就在國外被發現,也被報導,同時被認為發生的比例非常高。但在國內直到近幾年,才慢慢被發現,報告出來。

坐月子期間,荷爾蒙未恢復平衡,而且要適應產後周遭環境,又擔心帶不好新生兒……,於是,產後憂鬱症可能出現。

產婦在生產後,情緒不穩定或出現極度憂鬱的現象,我們稱做「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症很早就在國外被發現,也被報導,同時被認為發生的比例非常高。但在國內直到近幾年,才慢慢被發現,報告出來。

國人發生機率約兩成
其實,產婦在產後出現憂鬱症的比例相當高,它的發生和民族性以及個人生長的環境有關係。在國外有些統計認為,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症的機會可能高達百分之五十、六十,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國人發生產後憂鬱症的機會並沒有那麼高,大約百分之二十左右。這可能和國內的孕婦在生產以後,可以得到家人的關照有關係。比較上,在國外生產,通常是個人的事,而且生產完就必須獨立面對養兒育女的工作,沒有其他家庭成員的支持,同時家事也需靠自己來操勞;而中國婦女(尤其是臺灣婦女),在這方面就要幸運得多,生產後不論是娘家或婆家,皆以這對母子或母女為中心,給予充份的關照,事事順著她,同時盡可能不讓其操勞家事,也就是中國人特有的「坐月子」。

一般而言,初產婦在生產的一個月內,體內的荷爾蒙尚未恢復平衡;同時在生產後要重新適應周遭的環境,又得擔心新生嬰兒交到自己手中,沒有能力帶好。換句話說,許多產婦會擔憂、焦慮、害怕自己不能勝任養兒育女的任務,或由於懷孕生產後體型改變而對自己喪失自信。因此,初產婦得到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特別高。

嚴重者會想自殺
我們曾經碰過一些初產婦在生產後三、五天,甚或一個星期,情緒顯得非常不安,有時說兩句話就愁眉苦臉,接著眼淚便掉下來,情緒非常沮喪,甚至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無樂趣可言,更嚴重的會想到要自殺。

此時,假使丈夫或其他的家人,不能給予支援、加油打氣,產婦很可能無法突破這個危機。若周遭親人能給予更多的關懷,不要刺激她,大部分產婦的產後憂鬱症都可以得到解決。

但若產婦的產後憂鬱症,雖有丈夫或親人的幫忙,卻仍無法獲得解決,此時可考慮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幫忙,藉由精神科的醫療技術或藥物來幫忙,使產婦度過這一段憂慮的日子。最好的對策是在懷孕前或懷孕中,培養產婦樂觀的個性,讓產婦對將來的懷孕、生產、育兒有信心,同時家人也給予強力的支援。若婆媳之間的關係可以處理好,大多數產婦的產後憂鬱症就更難發生了;即使發生,程度也不會那麼嚴重。在臺灣,婆婆在產婦產後憂鬱症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婆婆最好關心就好,不要干涉太多。(本文摘錄自詹益宏醫師著作《從懷孕到分娩》)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