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經同意就擅自拿別人的東西,該怎麼辦?

"從孩子的「自然性」和「社會性」來看「玩」這件事。孩子天生愛玩,如何玩得自在開心,發揮創意與想法,這是大人尊重其自然性,而給予開放的空間;但是,再怎麼玩,也要收拾、分享、珍惜、經過別人同意才能玩別人的東西等,這些則是大人要教導其「社會性」而合理規範的空間。 孩子的兩次事件,關鍵點在於「自由的界限」,就是如何拿捏「自然性」與「社會性」之間的平衡點,這正是大人要幫助孩子理解的部分。
雖然孩子年紀小,要理解並不容易,需要被包容;但是,也因為良好習慣容易從小培養,因此需要智慧的教導。客廳是公領域,房間是私領域,因此舅舅的房間不宜進入,這就是「空間的界限」。而爸爸的跑步機間,萬一孩子玩起跑步機怎麼辦?這是「安全的界限」。
孩子在三、四歲階段,爸媽的眼睛可能要像偵測員,先觀察環境的界限是什麼?給孩子明確的區域或清楚的指示哪裡適合玩?可以玩什麼?但如果孩子已經五、六歲,可以讓他們說說該注意的事項,或是讓他們學習自訂規則。
另外,如果平常家中能安排孩子專屬的遊戲區,他們會有經驗體會在合理的界限內做自己想玩、想做、想發揮的事物。 最後想分享,孩子的成長正是讓父母一起經歷「生命共同體」的滋味,媽咪可以平常跟爸爸共同討論切磋,找到共識。通常女人感性、男人理性,彼此心平氣和的時候talk一下,會擴展對事情或觀念的角度哦! "
〈以上問題由 幼兒園園長回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