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合理的解決問題?

留心孩子的抱怨習慣及特定糾紛
  
如果孩子每天都有類似的抱怨,或常和人發生某類糾紛,或常和某位特定的小朋友發生衝突時,父母就得留心,觀察看看是否有如下問題存在︰

1.判斷孩子是否刻意藉抱怨引起父母關注
   
現在有很多媽媽是職業婦女,晚上一家人相聚,孩子總是會迫不及待地把白天的見聞告訴父母,有時他說的是今天發生的事,有時說的是以前的事(但他往往忘了交代時間),甚至說著說著編起幾可亂真的劇情來了。父母如果不察,信以為真,對孩子所說的糾紛又表現得很心疼、焦慮,那麼,孩子以後就會樂此不疲了。因此,父母在聽完孩子的抱怨之後,最好能再和老師求證一下,如果孩子所言屬實,就得和老師商量處理的方法。如果發現這只是孩子用來引人關注的方式,不妨充耳不聞,不表興趣。
  
2.孩子是否處事能力不足
   
如果孩子老是和別人發生某一類的衝突,有時可能是處事能力不夠所致。例如︰別人想過來和他玩積木,他以為人家要搶他的東西,一拳就揮過去,對方可能因而更用力地打回來,孩子就覺得自己被打了、受委屈了,如果是這樣,父母就得教他合宜的處事方法。
  
3.與人相處能力是否不夠成熟
   
如果孩子老是和某個特定的孩子發生糾紛,有可能對方是個較特別的孩子,但也可能是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夠成熟。這時,父母不妨問孩子,那個小朋友和別人相處的情形怎樣?如果沒問題,他們在一起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如果有衝突,別人都怎麼處理?也許孩子可以參考別人的模式,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因應之道。

怎麼告訴孩子「別人可以,你卻不可以」
  
孩子常常在訴說糾紛時會反問︰「我可不可以也打他?」、「為什麼他可以,我不可以?」不少父母常覺得很難和孩子解釋清楚。

  
首先,父母可以先讓孩子了解那些行為是不好的,同時,問孩子︰「打來打去的結果會怎麼樣?」「這樣好不好呢?」可能孩子自己都會覺得不妥。

父母可以先讓孩子了解世界上就是有許多不同的人,就像花有好多種,每種花都不一樣,人也各不相同。別人有別人的方法,他的方法有時並不好,會使人討厭、惹人生氣,我們有我們的方法,我們相信這樣做比較好。讓孩子了解、肯定理性的解決問題,會比武力更合宜。

教導孩子以講理的方式處理糾紛
  
有些父母會擔心,這種講理的解決方式,如果碰上不講理的人,會不會使孩子吃虧,或變得軟弱膽怯、不會自保?
  
講理並不是軟弱,而是明辨是非、堅持原則。事情發生時,以理性的態度判斷事情,做出決定。當然,講理也並不排除用其他方式來保障自己的權益。講理的教育方式,是給孩子一個機會去體認,遇到挫折、意見不合時,除了哭鬧、逃避及拳頭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事實上,孩子並不會因此就喪失了自衛、應變的能力(正常的孩子,都擁有這種能力),反而能及時地釐清問題、控制衝動、做出合宜的處置和反應,而這些能力對孩子將來都大有助益。
  
綜觀今天的社會,一個能理性處事、把持原則、合宜應對、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才會受歡迎而且容易成功。反之,一個反應衝動、凶悍刁蠻、毫不謙讓、一點虧都不肯吃的人,往往人人避而遠之,不願與之共事。因此,聰明的父母們,何不幫助孩子從小就養成理性的處事方式,為將來為人處世的能力打下美好的基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