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書籤: 貼到Facebook 貼到推特(twitter) 貼到噗浪(plurk)

 

 

 

在祖孫之間搭起甜蜜的橋梁

 

許多人早年與老人相處的經驗,多半來自於自己的祖父母。祖孫之間的感情是一種純淨、簡單,卻很濃郁的愛。這種祖孫之愛比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要自在且有趣。

很多祖父母認為疼愛孫子女不僅是他們最大的榮耀及快樂,同時他們也不用操心教養上的責任及負擔教育的花費。祖父母透過對孫子女的疼愛,得到照顧及愛人的成就感。有的祖父母在年輕時,撫育自己孩子的過程充滿緊張及忙碌,等到照顧孫子女的時候,比較放鬆舒緩,才享受到撫育小孩的樂趣。

與祖父母感情好,情緒較健康

對孫輩而言,祖孫之間的依附關係可以是很強烈的情感,且有很深遠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成長的過程中,曾與祖父母建立深厚情感的人,他的情緒發展比較健康,安全感也較充足,同時這些人對老人的態度也較正向。還有研究報告指出,很多青少年及青年覺得他們自己在早年與祖父母所建立的感情,對日後成長有深厚且正面的影響。

兒童發展專家認為,祖父母因為擁有豐富的人生歷練,對生活的態度較豁達,跟父母比起來,祖父母較能欣賞孫子女的長處,不會過度在意他們的缺點或不好的行為。祖父母寬容的愛,提供孫子女足夠的支持與包容,給予了正向成長的空間,並能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心。

改變孩子對老人的印象,彼此更快樂

一項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幼兒在2-3歲時,就可能開始對年齡產生歧視。個人從小與人接觸的經驗,會影響到日後生活的信念。孩子對老人常見的成見,包括健忘、耳不聰目不明、心不在焉和頭腦不清楚等。這些偏見一旦在年幼時形成,日後長大,甚至開始邁入老年時,他自己會很難接受這樣的事實,並在內心產生很大的衝擊。

美國有些社區,希望能有效的打破不同世代間的藩籬,於是提供了不同的活動,例如:社區菜園的種菜活動、隔代共讀,甚至簡單的一起散步等,讓老人及兒童(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有機會共同參與。研究結果顯示,這樣的相處經驗,對老人和兒童都有不同的正面影響,不只兩代的人都覺得比較快樂,而且兒童的課業表現也比較好。此外,兒童對老人的印象若比較正面,覺得老人也可以很酷,擁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這些認知將讓兒童更懂得如何去體恤和關懷周遭的老人。

珍惜祖孫情,鼓勵孩子親近長輩

如果你的孩子與祖父母之間的感情比較生疏或是互動不是很頻繁,建議你針對以下重點引導孩子:

●大聲問好
告訴孩子,祖父母聽力變得比較差,鼓勵孩子看到祖父母要大聲問好;因為向祖父母問候時,就表示你注意到他們,他們會很高興,並覺得你有禮貌。
●適時幫忙
教導孩子細心觀察長輩的需要,並適時給予幫忙。例如:有的祖父母行動比較不靈活,爸媽可以教孩子攙扶老人家或幫忙提東西。
●分享東西
每當孩子有好東西時,要懂得與祖父母分享。例如:媽媽幫他剝了一個橘子,孩子可剝幾瓣與祖父母共享。
●表達愛意
鼓勵孩子常去抱抱祖父母或在他們臉頰上親一下,表達愛意。
●認識家族故事
祖父母是家裡的活字典,不只擁有豐厚的生活經驗與知識,更瞭解家族歷史。祖孫一起觀賞老照片或影片,加上談話,可以讓孩子更認識自家的歷史。
●學習傳統文化
台灣每一個傳統的節日,都有相關的慶祝方式,也有特別應景的食物,如:湯圓、年糕、粽子。如果祖父母有機會教導孫子女製作這些食物,這將是一個很寶貴的學習與傳承。參與的過程,對孩子來說不只是好玩的遊戲,他們也會很崇拜祖父母;而祖父母也會感到自己被需要並擁有成就感。

祖孫的相處,不但豐富了彼此的生命,也能一起創造、編織美好的回憶。除了家居生活,爸媽平常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有趣的活動,即使是住家附近的散步行程,也能讓家人感情升溫又有益健康。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本篇文章讓你覺得?

 

投票結果

 

內容普通、只是一般的資訊
內容沒有幫助

 

 

有幫助 普通 無幫助
 
 
 
讀完本篇文章你還想找?     

 

 


  你好, 回小窩,(登出)

 

 
貼到funP網路書籤 貼到HEMiDEMi網路書籤 貼到MyShare網路書籤 貼到UDN網路書籤 貼到Google書籤 貼到Yahoo!MyWeb 貼到Del.icio.us書籤 貼到Windows Live Favorites 貼到Facebook 貼到噗浪(plurk) 貼到推特(twitter)

 

 

 

 

 

 

 

婆婆太寵孫女,怎麼辦?
 

網友問題:
我家老大現在三歲半,她一歲前是和祖母住在一起,雖然是我把她帶大,但只要我婆婆在,她就很不聽話。每次回祖母家,她就變得甚麼都不會,黏祖母黏得緊緊的。和婆婆談過,她卻說沒關係,我該怎麼辦呢?

 

專家回覆:信誼基金會

  如果您的孩子並不是經常去祖母家,而且她回家後就能回復到正常的生活習慣,您就不需要太憂慮她在祖母家的狀況。其實,這種祖孫間互動的關係,可能是他們長久以來建立的相處「默契」,並不容易被更動。

  然而,如果孩子回家後無法回到原點,就需要和婆婆在不傷和氣的狀況下,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做良性的溝通。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