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生活上傳到FB,安全嗎?
身處在24小時網路不斷線的時代,加上免費上傳空間擴大、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的推波助瀾,隨時隨地分享幼兒生活,早已成為爸媽的習慣動作!
當親子四處趴趴走、發現超讚的親子餐廳或遊戲場,爸媽們絕對不會忘了打卡、昭告眾親朋好友;孩子翻身了、長牙的成長喜悅,或是洗澎澎、打瞌睡的萌樣照片與影片,百看不厭的爸媽們更是很難收在手機內獨享。
不過,在2014年臉書(Facebook)用戶已超過10億,成了全球最大社群網站的此時,當手握著滑鼠click兩下、快樂地上傳照片和文字的同時,你是否曾思考過該如何保護自己和孩子的隱私呢?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有一天哭喪著臉回家,對你抱怨他暗戀已久的對象,竟然在網路上搜尋到一大堆自己小時候光屁屁或出糗的冏照,爸媽Upload(上傳)任何資訊之前,請記得先Upgrade(升級)自己的網路隱私保護概念和技能吧!
保護網路隱私,請你這樣做
究竟,想保護自己和孩子的網路隱私,有哪些要點非知不可嗎?育有一位小二男孩的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副教授許瓊文認為,小小孩是這麼的可愛,想要分享照片和影片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爸媽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孩子。
專研網路隱私議題的許瓊文教授建議爸媽,思考隱私議題時可分成「硬體」和「軟體」兩個面向來看,前者指的是善用隱私設定工具,後者是牢記隱私保護的原則,知道哪些行為可做或不可做。
10件爸媽必知的幼兒網路隱私保護行為
以下,從「軟體」這個面相切入,綜合許瓊文教授和資深部落客爸媽們的意見,歸納出10件爸媽必知的隱私保護行為供參考:
1.千萬不要上傳孩子裸體、清涼或穿幫的照片
2.不要寫出孩子的全名,可改用小名稱呼孩子(如:娃娃、Tommy)
3.不要在臉書照片中「標籤」出孩子的名字,讓長相和人名同時曝光
4.避免打卡,以免透露出孩子的生活時間表,如:每周一和周三14:00~15:30都在親子館上律動課
5.到幼兒學校拍活動照時,請不要拍到校名或可查出學校的制服
6.拍攝孩子和其他幼兒活動的照片時,請避開其他孩子的臉
7.多數爸媽都缺乏影片後製技能,無法處理幼兒穿幫的影片,因此不建議上傳動態影片
8.千萬不要在公開的網路上批評自己或是別人的孩子
9.如果很想交流媽媽經,建議可在臉書成立社團,在封閉的圈子裡討論
10.請記得和社團爸媽約法三章,絕不將孩子的照片或資訊外流
虛擬互動永遠比不上真實相聚
從過去親自登門拜訪親友,轉變為久久打通電話聯絡感情,到現在在臉書上按「讚」、用指頭互動,社群平台的確重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爸媽一定有這樣的感覺,和網友看似24小時在網路上相聚,但真見了面卻又說不了心裡話。
針對這點,專家和資深部落客提醒爸媽,虛擬互動絕不可能代替真實的相處,不管部落格或臉書有多少朋友、點閱數或按讚數,爸媽應盡可能把時間留給家人,多帶孩子和親友相聚,因為唯有真實相處,才能產生有溫度的依存關係。而且,分享親子生活點滴,也並非無限期。
佑佑皮皮爸爸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爸媽,孩子終究會長大,也會隨年齡增長而建立屬於自己的隱私堡壘。當孩子不願再被父母分享文章或照片時,這表示分享的期限到了,請務必尊重孩子的自主權!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