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習閱讀很重要的一年

在美國的小學裡,某些剛進一年級的小朋友已有三年級的讀寫能力,而有些小朋友卻還無法認出所有的字母。然而,每個老師需要面對超過20個小朋友,他要如何整合這麼多不同程度的小朋友呢?

  「我不認為有所謂『教閱讀』最好的方法或是最好的課程。在我27年的教學經驗裡,就是找我個人覺得會有效的方式然後融入教學裡。孩子每天都需要聽到「閱讀」,而且參與閱讀的過程。我利用歌曲和遊戲,還有教室裡一大堆的標籤,進行很多音素覺識,我相信以拼音為基礎的教學法是很重要的。我們也透過寫作的方式進行日記式的對談。孩子們寫他們的寵物、家庭,以及在電視上看到的,隔天我寫一些回應給他們,這已變成一種持續的聯繫方式。」
            —蘇珊德柏/伊利諾州春田市/山德柏小學一年級教師

  雖從嬰兒期到變成會讀寫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一年級是最重要的一年。一年級的小學生期望上學後可以自己讀書,他們的父母跟老師也有同樣的期待。

  任何一個見識過良好教學的人都可以作證,教學跟完成一個藝術品沒有差別,都需要非凡的天分、技巧跟熱忱,教一年級的學生更是一個挑戰。幾乎美國的每個學校,一些剛進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有三年級的讀寫能力,而有些小朋友卻還無法認出所有的字母。老師大概需要面對超過二十個小朋友,因此必須找出各種方法確定每個小朋友每天都能進步。

  一個成功的老師如何整合這麼多不同程度的小朋友呢?

  有些時候,老師們會組成團隊(即使跟不同年級的老師),組成適合小朋友能力與興趣的教學小團體。有時候,他們將小朋友分成各種小組,小朋友可以從一起工作中受益。老師可以巡視、集中注意力在某一個小組,或是花點時間對學習有困難的小朋友進行一對一教學。有時候,老師會請義工或是專家幫忙激勵學習超前的小朋友,或是給一些孩子個別的幫助;即使小朋友的能力有很大的差異,也可以設計一些全班的活動,讓他們覺得很有趣而且有成就感。

  只要老師避免讓學生陷入「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上述的活動以及其他的活動都會有效。老師要時常敏感地注意到學生的需求,並且持續激發孩子、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同時也要避免讓學生覺得挫折,或是被貼上標籤而放棄自己。

  一年級是兒童將他所學的各種語言與讀寫能力整合在一起的時期,包括對書本跟印刷文字的覺識、音素覺識、字母跟單字的知識、不同主題的背景知識;而且開始對字母和聲音的連結有把握且反應快。最後,老師必須確定每一個孩子不僅要讀得好,而且喜歡閱讀,還可以利用這個能力幫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學習新東西。


本文摘自:踏出閱讀的第一步》,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編著,柯華葳、游婷雅/譯,信誼基金出版社,2001年11月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