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健康漂亮的齒列--放心大笑吧!

「請問醫師,我孩子的齒縫好大,長大後會不會變好?」
「孩子的牙齒不整齊,需不需要矯正?幾歲開始比較好?」
齒列不整,輕者影響外在觀瞻,嚴重者影響發育。究竟,父母該從多早開始為孩子的牙齒擔心?

咬合的發育,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我們可從這五個階段分別探究,什麼樣的狀況會自行改正,什麼樣的情形屬於咬合異常,需要醫師矯正。

咬合發育5階段
1.出生起:無牙期
嬰兒剛出生時,大部分都沒有牙齒,只有上下顎兩個無牙脊(gum pad)。上顎的無牙脊,典型上,前端較為圓鈍,形狀成馬蹄形;下顎則較為平坦,成U字型。上顎無牙脊比下顎稍往前,前方會呈現一個橢圓形的空隙,不過無牙脊個別上的差異很常見,不需過於擔心。

2.6個月大至2歲半:乳牙期
孩子6個月大時,乳牙開始萌發,到2歲半時,差不多廿顆都已經長完。萌牙的順序,典型從正中乳門牙、側乳門牙、第一乳臼齒、乳犬齒一直到第二乳臼齒,下顎的牙齒通常先於上顎。萌芽順序和時間,也常有一些個別差異,去除可能的病理因素後,這些差異是可被接受的。

3.2.5歲到6歲:乳牙齒列大致成形
這階段乳前牙間,還有乳、犬齒之間,常會見到些縫隙,乳前牙的角度,也較恆門齒往內直立。常有家長擔心:前牙有縫隙,是不是就代表以後恆齒也會有縫隙?根據西方一些文獻統計,70%乳前牙間無縫隙的小朋友,將來恆牙會出現擁擠,縫細小於3公釐的,約50%出現擁擠現象,只有縫隙大於6公釐,才少有擁擠情形,所以,有縫隙倒不見得是壞事呢。但是,若上下乳門牙咬合時前後差距過大,甚至下乳牙咬在上乳牙外(錯咬),這就要及早找醫師診斷,並討論治療時機。

4.6~12歲:恆齒陸續萌發
通常恆齒的萌牙順序是:第一大臼齒→下顎正中門牙(6歲)→下顎側門牙與上顎正中門牙(7~8歲)。在正中門牙換牙的前數個月,常有前牙開咬、小孩愛吐舌頭的問題,不過這些情形通常會隨著門牙萌發而改善,除非是內生性吐舌癖(這種情形可能持續一輩子)。另外,門牙間隙,則是另一常見的現象,去除多生牙......等病理因素後,門牙間隙通常會隨著側門牙與犬齒的萌出而改善。在長門牙時,因為門牙角度較乳齒向外傾,所以整個牙弓周徑增加,寬度也會增加。

5.側門牙萌出時(8~9歲),若是空間不足,常會導致舌側或顎側萌牙,這時最好找兒童牙科醫師做一下評估或治療。9歲以後開始長犬齒,若是上顎空間不足,常見犬齒暴出,下顎則會因第二小臼齒阻生,而舌側萌牙。待12~13歲時,第二大臼齒萌出,恆牙齒列便大致形成。

咬合異常的病因與治療
造成咬合異常,可能是先天遺傳,亦可能是後天形成,治療上大致分為骨架因素(如:先天下顎骨前凸,左右臉不對稱......等)、軟組織因素(如:因肌肉神經失衡造成內生性吐舌癖)和擁擠與局部因素。骨架與軟組織因素通常是先天造成的,早期許多醫師,會採用功能性的矯正與肌肉訓練裝置,但是,目前並無明確的效果,最後,還是需藉由手術治療解決。

擁擠與局部因素,包括缺乳牙、乳牙太晚脫落、先天或後天缺恆牙、多生牙、牙齒轉位(如犬齒與側門牙交換位子)、牙齒型態大小異常......等。一般來說,擁擠與局部因素,都可藉由醫師的診治而獲得改善。如果是習慣因素,如吸手指或奶嘴,通常4歲以前戒掉,都還有機會恢復。

以上概略的談了許多,如果家裏的小朋友有以上異常的情形,應尋求適當的治療;若是屬於正常的情況呢,則不必過度擔心。不過,我還是呼籲,應該讓您的小孩,定期接受兒童牙科醫師的追蹤和檢查。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