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育兒選擇題

現代女性真難為!尤其當了母親之後,不僅生活開始急速變化,還得在自我和孩子間、工作和育兒之間,不斷地面臨選擇、尋求平衡。每個媽媽都得做出適合自己、也適合孩子的選擇!


陷入兩難的現代女性
打從結婚開始,女性的生活就開始出現急速的變化,也面臨一連串的抉擇。總會有好幾個交叉路口,需要你放慢腳步「停看聽」,審慎考慮之後,勇敢前進!尤其是決定要生孩子後,為了迎接小生命的到來,你在做任何選擇時,一定會一改兩人世界時的率性,多了幾分成熟慎重和實際的考量,也變得瞻前顧後起來,就是期盼在可能範圍內給予寶寶最好的呵護。

生孩子的決定往往也牽動後面更多的選擇,未來有好幾年的時間,你會在自我和孩子間、工作和育兒之間,不斷地尋求最佳平衡點。你得尋找更好的資源,審視自己每一個的決定,並隨時按照家庭、自己以及孩子的需要做出調整,讓自己在育兒這條路上走得更順暢。

在育兒的路上,你現在正走到哪個階段?又正面臨著哪一個十字路口呢?不管你現在走到哪裡,你一定要知道,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有必須面臨的挑戰,會有所犧牲,也會有所獲得,沒有人能告訴媽媽哪一種育兒方式最好。每個媽媽都得按照自己的條件、環境與意願,做出適合自己、也適合孩子的選擇!接下來,我們邀請專家針對全職媽媽、職業婦女二種情境提供建議。
 
CASE1
Miu Miu媽咪:一年多前,我辭掉工作自己帶孩子,大多數的時候還挺能享受育兒的快樂,但有時遇到育兒上的困難,或孩子生病時,就會產生「孩子真的由我帶比較好嗎?」的想法。

如果選擇當個全職媽媽,你要記得:
不必當完美媽媽
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比起將孩子交給保母、托嬰中心或由長輩帶養,自己帶孩子的媽媽對孩子的照顧品質滿意度最低,總覺得自己帶沒有比別人帶得好。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新手媽媽育兒技巧通常還不熟練,辭掉工作專心育兒之後,所有的成就感都來自於育兒,很容易對孩子的表現和發展患得患失、過度操心,以至於感到灰心。

建議媽媽要在心態上做調適,不要把寶寶的一舉一動放大來看,請記得,親自照顧孩子,你的陪伴給予孩子的安全感和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尋求並善用社會資源
考量現今小家庭以雙薪居多,家庭空間也較為狹小,因此當媽媽決定要回家育兒,家庭的收入必然會減少。對此,專家建議媽媽要懂得量入為出,尋求政府所提供的各項育兒福利津貼,補貼家用所需。

媽媽也要懂得多利用免費的公共資源和設施,如:圖書館、親子館等公共設施,這些資源不但不用花錢就能享用,還能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媽媽本身也可以透過各種親職講座充實育兒知識,增進育兒技能。

另外,建議媽媽尋找跟自己教育理念相仿的PG團體,不但可以幫孩子找玩伴,也是為自己找到情感上與生活上都可以互相打氣、一起學習成長的媽媽支持團體。

要懂得適度喘息
全職育兒的媽媽既要照顧嬰幼兒,又要負責大部分家務,這樣的工作絕不輕鬆;加上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單調且不斷重複的過程,所以媽媽有時會感到疲倦,相對較缺乏成就感。

請媽媽務必與另一伴協調,讓自己可以獲得片刻的喘息。適度休息的媽媽才能有健康的情緒與身體,也才能把孩子照顧得更好。
 
CASE2
小貝媽咪:我坐完月子就回到職場工作了,孩子則交由保母帶,每天在工作和照顧孩子間奔波,平常陪伴孩子的時間也不多,難免對孩子有點歉疚,只能盡量利用周末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增進親子間的互動。

如果選擇當個職業婦女,你要考量:
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自己
全職工作的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心中常懷著對孩子的愧疚感,對此,媽媽在心態上要能調適,瞭解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沒有哪一種選擇是絕對正確的。

許多女律師、女經理人或女立委因為工作的性質,能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但她們卻能在孩子步入成年時,以豐富的人生歷練和人脈,給孩子更多職涯選擇的建議以及生活上的指導。看得長遠些,心情會更寬。

一定要留時間給孩子
只要一點點的時間、努力和調整,即使有全職的工作,還是能跟孩子建立親密關係。女性上班族規劃職涯時,就該排優先順序,允許自己放慢職涯發展的腳步,除了選擇職務,也要將家庭狀況一併考慮,妥善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主管,好讓主管在職務調動或是工作安排上更能符合彼此的期待。媽媽不要期望自己一肩雙挑,否則終究會因為「蠟燭兩頭燒」,無法兼顧,反而兩頭落空。

提醒媽媽千萬不要忘記,自己選擇工作的初衷,就是為了維護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品質,如果因為工作剝奪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疏忽了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就是本末倒置。建議媽媽每天一定要花點時間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就算時間不多,只要每天半小時,對孩子來說就有很大的差別。

尋找好的托育支援
全職工作的媽媽一定要建立起人際網絡以及托育資源,才不會在突發狀況出現時,找不到人幫忙而欲哭無淚。從懷孕期間起,爸媽就可以開始多方打聽住家或公司附近的優質托育機構,或是留意保母系統找尋合適的保母。

不過,再次提醒媽媽,不管有多少托育資源,都不要忘了所有的托育機構都是「補充性」、「支援性」的,無法取代爸媽的角色,爸媽再忙還是要參與孩子的成長歷程,才能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CASE3
Sunny 媽咪:孩子2歲前都是我自己帶,孩子2歲後我回到職場。對我來說,工作上和育兒上的成就感是很不同的,很難說哪邊比較重要。可能的話,兩者我都想要。孩子吃一口我做的副食品帶來的滿足感,跟我得到客戶肯定的成就感,並非互相可以取代的快樂⋯⋯所以我選擇走這樣的路。

如果選擇階段性育兒,你要考量:
不要和職場脫節
如果媽媽有計畫在階段性育兒任務結束後,順利返回職場,就要先思考現在的職務是否能容許你做兼職或外包工作,並思考要做暫時性或長期性的轉換。

如果可能,建議媽媽在育兒當中,把握時間充電,保持專業能量,並固定和同事餐敘交流,保持職場的人脈關係。在育嬰假結束的前半年,可和主管協調一周先兼職一、兩天,漸進式地回到職場,讓自己的生活步調逐漸跟上工作時的節奏。
 
簡化育兒和家務程序
為了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維持跟外界的互動,媽媽可以從簡化家務和育兒程序著手。家務看起來是小事,但是做起來卻很耗時間,媽媽可和另一半說好每周有一個下午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將家務外包,讓媽媽有機會接些外包工作,或在專業上進修充電。

此外,為了照顧好自己,並擁有多一點可運用的時間,媽媽可以從簡化煮飯程序開始,如買現成菜、青菜以清燙為主等;並試著簡化育兒負荷量,如:從小就訓練孩子固定時間上床睡覺,或降低育兒標準,做到自己可接受的程度就好,不要把自己累壞了。
 
善用周遭的人力資源
媽媽應改變「不敢將孩子放手交給別人照顧」的觀念,積極拓展自己的資源,尋找育兒夥伴。無論是長輩、親戚、要好的朋友等,都要學會「捨得」,讓孩子和其他大人建立穩固的多元依附關係。
如果周遭實在沒有可以託付的親朋好友,就要善用鄰近社區的托育中心或保母資源,平常多帶著孩子熟悉托育環境,讓孩子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以備不時之需。

※本文節錄自信誼《學前教育雜誌》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