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訓練》清楚表達「我…訊息」

我們常常會以「你」訊息指責孩子,結果帶來孩子言語或行為上的反抗。甚至可能有些孩子,從小就接受許許多多自己不乖、不討父母喜悅的言語訊息,造成自我價值感的低落,很容易傾向於判斷自己不如人。那麼,不說這些,到底身為父母還能說什麼?

「你為什麼不能乖一點!」
「從來不會幫忙收拾一下,真是個自私的小孩。」
「再這樣鬧,就不認你這個小孩了。」

「你」訊息帶來反效果
這些話都似曾相識,我們常常聽到爸爸媽媽這樣對孩子講。我們常常會以「你」訊息指責孩子,結果帶來孩子言語或行為上的反抗。甚至可能有些孩子,從小就接受許許多多自己不乖、不討父母喜悅的言語訊息,造成自我價值感的低落,很容易傾向於判斷自己不如人。長期來看,這樣的言語完全沒有辦法培養孩子正確的行為,反而造成很多負面的效果,這完全是父母當初未曾預期的。那麼,不說這些,到底身為父母還能說什麼?

「我」訊息表達真情
如果我們改用「我」訊息,比較能夠幫助別人理解自己真正的情緒,減少對方的防衛作用,增加溝通的效能。常常聽到的例子是,當孩子在百貨公司走失,爸爸媽媽心裡著急得要命,擔心孩子可能被人家拐走,或是出了什麼意外,幾乎眼淚都快要掉下來。結果找到孩子的時候呢?卻是一頓好打,外加冷言冷語:「很好玩嗎!下次看你還敢不敢亂跑!」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立即傳達自己的關心和愛意:「啊!終於找到你了,爸爸媽媽剛剛真的擔心死了!你沒有出事,真好!」當爸媽以這樣的方式表達,相對地,孩子也更能釋放自己,不至於陷入親子對立或疏離的困境當中!

「我」訊息的表達方式有很多,例如:「現在我不想玩」(對比較小的孩子可以重複幾次,加上手勢或動作)、「你這樣對我發脾氣,我很難過」等。換句話說,「我」訊息就是很真實地把自己的感受配合聲音和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倒不一定是以我字開頭的。

小心分辨避免誤用
要注意的是,「我」訊息不要當成一個句型來用,如果沒有深入檢討自己的心態,它常常被扭曲,或是錯誤運用。爸爸媽媽可能會說:「我不喜歡你這樣動不動就來我的房間!」「我真是搞不懂你在想什麼!」雖然,看起來也像是在表達「我」的感覺,卻是「你」訊息的化身,真正的意思是在指責孩子,這樣的訊息是含糊的,不能讓孩子了解你的感覺和期望到底是什麼。上面這兩句話,說話者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孩子,我累了。我現在沒有力氣陪你玩。」「我很沮喪,…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你滿意。」不同的表達方式,聽者的感受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總之,我們必須時時審查自己,懂得清楚分辨內心的感受和價值觀,並且多嘗試練習這樣的溝通模式在朋友、家人、甚至同事之間,才能用「我」訊息達到您溝通的目的!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