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你偏心

爸媽在養育不同的孩子時,多半認為自己很公平,沒有什麼差別心。可是,孩子愈大,卻可能開始發出「我不喜歡你偏心」的抗議聲,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爸媽在養育不同的孩子時,多半認為自己很公平,沒有什麼差別心。可是,孩子愈大,卻可能開始發出「我不喜歡你偏心」的抗議聲,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

爸媽差別待遇,孩子記在心理

早在 3、 4歲的時候,孩子就已經會在意自己是不是和別人有一樣的東西,而開始有爸媽「偏心」、「不公平」的念頭。

但是到了 5、 6歲以後,孩子所認為的「偏心」或「不公平」,就不只是具體的東西分配問題,他開始會關心自己的權利,認為爸媽要求他做某些事是不公平的,有些規定和行為是不公平的,例如:家有弟妹,孩子可能會覺得爸媽偏袒小的,因為明明是弟妹弄亂的東西,卻要自己去收拾;如果有哥哥姊姊,可能又覺得哥哥姊姊可以玩電腦,為什麼我必須先上床睡覺,不能玩。

要求公平是學習認識差異的時機

當孩子開始抗議爸媽「不公平」,或是在談論幼兒園裡的事情也會提到老師「偏心」時,表示孩子開始有能力去分辨、判斷更多的狀況,反倒是爸媽引導孩子學習認識事情差異的好時機。
這個年紀的孩子,由於正在學習觀察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相異與相同之處,他們除了能看出具體物品的不同,也逐漸能發現及體會出不同的行為模式、不同的對待方式和各種感受的差異,這是在認知上的進步,也是道德發展上的進步。

不論是家裡或幼稚園裡,發生讓孩子覺得爸媽或老師偏心的事情時,我們從孩子們的表達與想法中,可以了解他們觀察到什麼或關心什麼,而大人的回應更要謹慎,因為那會影響到孩子的價值觀。

抗議偏心,有時只為確定爸媽的愛

當孩子發出「不平」的聲音時,我們可以先聽聽他的想法,問問他為什麼覺得某件事大人偏心或不公平?他認為要怎麼做才對?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是真的要和弟弟一樣多得到一個玩具,或和哥哥一樣多玩一下電腦,他只是想要確認爸媽對他的愛並沒有比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要急著和孩子討論道理,而是先接納孩子的感受與想法,陪著他想想,怎麼面對這感受,並讓他體會爸媽對他的陪伴與關心。

當然,有些時候,孩子嚷著大人偏心,很可能只是在抒發自己的情緒而已,像是他正在玩,還不想洗澡,爸媽卻要催促他去洗時,他也會說「不公平,為什麼我一定要洗?」這時,只要大人表示這是一定要做的事,但是通融他選擇洗的時間,孩子雖抱怨,終究會完成該做的事。

理性面對,幫助孩子找回正向心態

想要改善孩子的抱怨,下回,當孩子又遇到新的事件在抱怨時,爸媽不妨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點偏心」,並且和孩子商量一下怎麼樣才是更理想的作法,一起做出互相都能接受的約定。

此外,爸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用更理性的思考,討論各種看起來不公平的事件(像是看新聞或看球賽時的意見抒發),用比較寬容與尊重的態度,面對和我們不同想法、不同性別、不同條件的人;而當自己被不公平對待時,也能用正向積極的心態表達,很平和地解決問題,並更懂得尊重別人。這樣,孩子才能學習到保護自己的權益又不會變成過於憤世嫉俗,只會抱怨而無法解決問題的人。

【成長放大鏡】

和孩子一起建立 家中的公平原則
在生活中,孩子發出「不公平」的抱怨,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時機,可以讓家人或孩子之間重新經由討論,適當地表達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的感受,了解原來別人和我有著不同角度的想法,並重新建立起公平的原則;有時候,可以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互換角色,體會對方的立場,並從中產生更深的理解。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