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是情,罵是愛?——孩子的心理傷害

心理的傷害,很難具體的說。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狀態;但嚴重的話,卻會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尤其,這種傷害,不一定是故意的行為;極可能是無心的動作、觀念或言語,但因為孩子的敏感,所以傷害可能就這樣不知不覺產生了!

別對孩子裝神弄鬼
「再哭!魔鬼就來把你抓走!」、「你不乖,晚上虎姑婆就偷偷來把你吃掉!」常常聽到大人這樣「恐嚇」孩子。當然,孩子可能會因為這句話停止哭鬧,卻也因為這句話,讓他對於周圍環境增加了莫名的不安全感。或許我們聽起來,是不恐怖;可是孩子對魔鬼、對虎姑婆或對很多的角色,是非常相信其真實性的。而孩子會幻想、會怕黑、會對未知的事物恐懼,也幾乎是成長的一個必經過程,實在無法阻止孩子有這樣的情緒;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幫助他們去認識環境中的虛實;而不是加深他們的恐懼。

告訴孩子「你做錯了,但我還是愛你!」
曾經,親眼目睹美國家庭中的一個故事:3歲多的妹妹把玩著媽咪最心愛、最寶貴的彩繪蛋,很大的鴕鳥蛋呢!突然一個失手,大大的鴕鳥蛋從小小的手掌中滑落。小妹妹嚇得不知道怎麼辦,媽咪也嚇得不知要說什麼。終於,妹妹知道闖下大禍了,直說:「媽咪!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對不起!我來看看可不可以黏起來。」而媽咪當然生氣了,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你知道這是很珍貴的東西呀!怎麼可以!現在馬上請你回房間!」妹妹哭,媽媽也哭。一旁的我,也不知怎麼辦了!妹妹在房間哭的好傷心,媽咪在外面收拾殘局。約莫20分鐘,媽咪敲了妹妹的門說:「我真的很難過而且生氣,因為那是非常珍貴的東西。不過,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愛你!只是我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好嗎?」

當孩子看到至親的家人板起臉孔時,最恐懼的,是怕不再被愛了吧!而不被愛的感覺,其實是非常無助而且孤單的。就以剛剛的故事來說吧;媽媽並沒有隱藏她的難過和氣憤,所以她請孩子回到房間,也是因為大人需要冷靜。而被請回房間的妹妹,有種被孤立的感受,這對她來說就是很嚴重的處罰。但在一陣風雨過後,媽咪還是記得說:「我愛你」!一句話,對妹妹來說,是最真實的保護與疼愛。所以放心了!

或許你我都曾有相似的經驗,但或許我們的認知會是從:「我做錯了」,變成「我好笨」,再成為「我是壞小孩,所以爸媽不喜歡我……」;一個單純事件,轉換成對自我的懷疑與責難,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心理負擔實在太沉重。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不知道,都會做錯事,如果我們都有這樣的認知,而且真正接受這樣的事實,對於孩子,甚至對於自己,就會有更多的寬容,有更多的體貼;而傷,就不會那麼的重了!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