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的三大自我保護能力

社會上兒童傷害事件層出不窮,爸媽又無法寸步不離跟著孩子,究竟該如何教孩子懂得保護自己呢?

自我保護在日常生活中做起
父母有必要教育孩子預防危險、並保護自身安全的概念:

1. 讓幼兒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外出時,一定要告知父母;不要跑遠或到危險的地方去玩;不要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等。
2. 讓孩子牢記家裡的地址和爸媽的姓名。
3. 孩子還小時儘量不帶孩子去人多的地方。
4. 避免意外的發生和養成行蹤報備的好習慣。
5. 注意不讓孩子落單 。
6. 培養緊急狀況處理的能力,平日利用遊戲方式,來模擬、演練突然的狀況。
7. 教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

父母必須知道:學齡前孩子的是非善惡判斷仍相當模糊,因此他的安全問題當然還是要落在父母身上的。父母的小心照顧,絕對勝過教孩子自己防備「壞人」。

幼兒的三大自我保護能力
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需要培養他具有下列三項自我保護的能力,我們可以依據孩子的成熟度、能力表現,適度的予以教導:

一、身體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
● 接受有益身體健康的事。如:吃各種營養食物、不吃掉在地上的東西等。
● 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把玩具收拾好,以免踩到摔倒;過馬路牽著大人的手慢慢走等。
● 正確使用器具、器材。如:手溼時不觸摸電器、不拿剪刀到處跑、溜滑梯時頭不向下等。
● 具體意外災害的應變常識。如:燙傷時馬上沖冷水、火災時沿牆匍匐等。
● 主動維護安全的能力。如:地上有圖釘,把它撿起來;聞到廚房瓦斯異味,馬上告訴大人。

二、人際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
● 遵守團體規範。如:排隊時不相互推撞、不搶別人的玩具等。
● 尋求幫助。與人衝突時,教導孩子尋求父母或老師的幫助。

三、社會安全的自我保護能力
● 懂得維護身體隱私。
● 維護家庭隱私。如:不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家的地址、電話號碼。
● 教孩子大聲說:「不要!」且轉身就跑,是脫離困境三部曲;迷路時,找警察先生或商店的櫃台尋求幫助。但如果幼兒碰到處心積慮的大人時,幼兒自保的方法是乖順,以免激怒對方而遭不測。
 
教孩子保護身體隱私
可以運用下列遊戲方式,讓孩子明白,身體的哪些地方可以摸、哪些不可以,有助於孩子認清「誰是壞人」。

材料:紅黃綠三枝色筆,或是紅黃綠三色貼紙多枚。
步驟:
1. 由爸媽分別扮演各種角色的人(不認識的阿姨、鄰居的王叔叔、學校老師等)、假設各種情況,問孩子各種問題(「給我抱抱好不好」「給我摸摸好不好」……),也可以把手搭上去,讓孩子真實感受這樣的觸摸舒不舒服。

2. 畫個人形,如果是可以摸的地方,請孩子在人形的相對位置塗上綠色,如果是比較親密的人才可以碰觸的地方(比方說嘴唇),就塗上黃色,最後,將除了必要以外(如洗澡)、大家都不能接觸的禁制區,塗上紅色。年紀小的孩子,比較沒辦法將紙上人形跟自己產生關聯,爸媽可以直接把貼紙貼到孩子身上,最後帶孩子照鏡子,重複溫習。

3. 有時候孩子因為對身體界線不是那麼清楚,加上爸媽又是親密的人,無法分辨哪裡可以摸哪裡不行,這時爸媽可以反過來,先貼貼紙或是先畫人形,直接告訴孩子規則,之後再演練,加深孩子的印象。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