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生活塑化劑5招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自2001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進行塑化劑追蹤研究,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不同時間點的臍帶血與尿液,由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殘留量,推估每日暴露量。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自2001年起,針對兩百多對母子進行塑化劑追蹤研究,檢驗母親懷孕期與寶寶不同時間點的臍帶血與尿液,由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殘留量,推估每日暴露量。今年3月發表的第一季報告顯示,2∼3歲及5∼6歲時,幼童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是德國同齡兒童的2∼3倍;後續追蹤到8∼9歲時,塑化劑的暴露量則是美國同齡兒童的1.5∼4倍。不過,回推原始的總暴露量,仍在歐盟規定的50微克安全範圍內。
由於塑化劑的傷害主要在於生殖功能,專家提醒孕婦及兒童必須格外小心。美加地區與歐盟已禁止添加於幼兒之口腔玩具,但台灣僅實施6種塑化劑及其混合物含量總和不得超過重量比0.1﹪的規定。
想降低塑化劑接觸機會,國衛院專家有以下建議:從塑膠袋到房屋建材等,盡可能減少使用塑膠類製品;避免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盛裝食物,特別是高油脂或高溫食物;個人清洗與保養品等,要盡可能避免使用塑膠容器或相關製品、多洗手,才能注意內含物質是否有塑化劑成分;提醒兒童常洗手,以去除灰塵上的殘留;餵哺相對安全且極少有傳輸塑化劑疑慮的母乳。
■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http://enews.nhri.org.tw/)

最新觀點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