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小兒外科問題-腹股溝疝氣、隱睪症、斜頸

門診常會碰到父母在幫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發現寶寶陰囊的一邊突出腫塊或兩邊大小不一而來求診,在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有些只是陰囊水腫,只需繼續觀察。大都在一歲以前會慢慢吸收掉,不需擔心。而有些則是真正「腹股溝疝氣」,即俗稱「脫腸」。

腹股溝或疝氣
門診常會碰到父母在幫寶寶洗澡或換尿布時發現寶寶陰囊的一邊突出腫塊或兩邊大小不一而來求診,在經過醫師檢查後發現有些只是陰囊水腫,只需繼續觀察。大都在一歲以前會慢慢吸收掉,不需擔心。而有些則是真正「腹股溝疝氣」,即俗稱「脫腸」。
腹股溝疝氣是嬰孩期最常見而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疾病,其發生率相當高,男嬰約1/100,而女嬰則約1/1000,早產兒的機會則更高。疝氣可單側或雙側發生,其形成原因乃因腹股溝裏面有一醫學上稱「腹膜鞍狀突」的構造先天閉合不全。形成所謂疝氣袋,而與腹腔相通。使腹腔內水分、網膜或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內,造成突出之腫塊。即俗稱的「脫腸.或「疝氣」。此情形常由於小孩哭鬧或運動使腹壓增高而明顯易見,而安靜睡眠時則因腸子縮回腹腔而使腫塊消失,所以父母有時會看到有時不會看到腫塊,這與陰囊水腫大小一直沒什麼變化或以手電筒照射時「透光,裏頭都是水」的情況不一樣。
根本治療之通乃用外科手術把關閉不全的地力修補好,一勞永逸,而時間上應是越早施行手術越好,因為萬一腸子嵌入疝氣袋內跑不回腹腔,會造成腹脹、腹痛、嘔吐等腸阻塞症狀。此時須立刻開刀,否則時間太久會造成腸壞死,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很多父母會擔心寶寶還這麼小,開刀合適嗎?或能不能只靠吃藥治好呢?其實對一位有經驗的小兒外科醫師而言,疝氣手術是一種簡單而安全的手術(約只需半個小時的時間),許多醫院可以作到讓病人不必住院,當天手術完即可恢復正常活動及飲食。對於腹股溝疝氣而言,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因為只要了解其根本的形成原因,就知道吃藥或用血氣帶都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常使父母花了許多冤枉錢甚至延誤治療而造成憾事。最後要提醒家長,當知道寶寶有用氣,在未開刀前,如果寶寶有哭鬧、腹脹、嘔吐,不要忘記察看是否發生「嵌入性疝氣」,應立刻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陰睪症
有時會碰到父母抱寶寶來求診說忽然發現寶寶的一邊陰囊摸不到睪丸或兩邊陰囊都沒有睪丸,該怎麼辦?事實上這些嬰兒中,有一部分是屬於伸縮性睪丸,乃因提睪肌在緊張、寒冷或受到刺激時會將睪丸提昇到腹股溝內,所以如果父母發現寶寶陰囊缺少睪丸時,先不要太緊張,先觀察寶寶在睡覺時或洗溫水澡時陰囊內有無睪丸,如果有時在有時不在。則不需擔心,絕大部分的寶寶長大後,睪丸會永遠在陰囊內,對生理無任何影響。而真正的隱睪症是指睪丸留在後腹腔內或腹股溝內而沒有下降至陰囊內。嬰孩在出生時約有百分之三罹患此症,但至週歲時,約有2/3其睪丸會自行降至陰囊內,一歲以後則睪丸自行下降的機會甚少。又因留在後腹腔或腹股溝的睪丸,因溫度較高,在3歲以後就開始發生變化,使產生精子的能力降低,影響生育,同時其惡化為腫瘤的機率是正常人的十倍,所以最好的開刀時機是1~2歲,最晚不要超過3歲。實施所謂「睪丸固定術」,又因隱睪症常同時合併有疝氣,若有應同時一起手術治療。至於用荷爾蒙治療隱睪症,只對少數因荷爾蒙分泌不正常所造成的病例有效,且副作用較大。絕大多數的隱睪症仍需靠手術治療,且手術本身與疝氣手術一樣,都不是困難的手術,家長千萬別錯過治療寶寶隱睪症的最好時機:1~2歲。
斜頸症
斜頸症即一般所稱的「歪脖子」,也是在兒科門診常碰到的病例,統計上每一千個新生兒約有四個罹患此症。通常是父母發現寶寶頭有傾向一側的趨勢或睡覺時頭常固定轉向一側,如置之不理,不給予治療,長大後會造成歪頭且臉部
發育不對稱。肩膀一高一低,甚至有斜視的情形,同時因周遭小朋友的取笑,容易影響患者正常的心理發展。
寶寶的斜頸多是屬先天性斜頸,主要形成的原因有二(一)頭部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在頸部形成一腫塊,引起肌肉長度變短,因此頭就往反方向傾斜。(二)子宮內胎位不正:斜頸中有百分之二十為臀位生產,而一般正常人又有百分之四為臀位生產。至於胎位不正與胸鎖乳突肌纖維化究竟有何因果關係。至今仍未有定論。而以往有人將頸部之腫塊歸罪於婦產科生產時造成肌肉損傷形成血腫塊,而造成斜頸則是錯怪了婦產科,因為根據病理的切片報告,肌肉並無受傷出血現象。
父母如懷疑寶寶有斜頸時,應先抱去給醫師檢查,如確定是應遵照醫師的指示:小於3個月的寶寶先採取物理治療三個月,視其效果再決定是否採手術治療。若寶寶已超過6個月大而有明顯之腫塊或斜頸伴隨症狀,例如頭臉變形或下半顏面發育不良,則不論以往有無作過物理治療,一律施以手術治療。時間大都在6~8個月大,將變性肌肉之部分切除。若病童已長大至3歲甚至到了學齡,則術後常需穿著頸架或用石膏固定頭部。不僅不便。甚至也可能無法完全矯正。故如果物理治療失敗,不要錯過開刀的黃金時機。
有效的物理治療是父母讓患兒伏臥,將頭臉轉向患側(伸張胸鎖乳突肌)。患兒會抗拒將頭臉轉向對側(胸鎖乳突肌收縮),如此抗拒動作反覆進行以致患兒疲憊屈服而以伏臥姿勢臉轉患側睡著為止。平時則盡量誘使寶寶頭轉向患側,父母需有信心且持之以恆幫寶寶作3個月物理治療,統計上百分之八十可以得到滿意的效果,使寶寶免於手術之苦。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