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我好怕!

大大小小的災難發生時,各家新聞媒體不免爭相報導,悲戚、負面的訊息與影像強力放送。當小小孩被迫一而再、再而三,間接經歷這些災難或衝擊,很可能會對他造成生心理層面的波及。

從新冠肺炎疫情、颱風豪雨成災、918大地震災情,到烏俄戰爭、日本首相遭襲事件等,國內外大大小小的災害事件,新聞媒體爭相報導,免不了將負面的影像搬上螢幕、重複播放。面對視覺媒體充斥的時代,兒童似乎沒有選擇的權利,所以爸爸媽媽更應該去思考:這些鏡頭可能帶給孩子的震撼及影響!

孩子處於恐懼深淵的9個表現
當孩子直接經歷或間接得知(如透過新聞畫面)某些災害或衝擊時,父母親應該要注意孩子是否出現以下情形:
1. 常重複玩跟災難事件有關的玩具或遊戲
2. 對周遭事物常感害怕,尤其是陌生人
3. 常常在半夜驚醒,或做惡夢、尿床
4. 常無緣無故哭泣
5. 變得很黏人,害怕獨處
6. 對外在刺激反應變慢,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
7. 愛發脾氣或故意不聽話
8. 生活作息改變,對以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9. 害怕上學,學業成績退步


當孩子出現上述症狀,就表示他需要關懷,需要我們陪著他一起度過恐懼深淵。例如:利用晚上或睡前多陪陪孩子,對常做惡夢的孩子,可以在睡前陪他聽音樂、或講講床邊故事,以放鬆孩子的心情,也有助於入睡。當孩子半夜驚醒,爸媽應耐心地安撫、陪伴,直到他再度入睡。

當孩子沉溺於與災難事件相關的遊戲時,在沒有危險的前提下,父母都不必刻意阻止他,不如趁機利用遊戲、繪畫或說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表達他的情緒及想法,適當發洩焦慮及恐懼的情緒,有助於孩子心情的復原。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除了要接受孩子有害怕的情緒,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有害怕的感受。當孩子表現恐懼時,應給予安全的保證,如「我知道你很害怕,但我會在你旁邊保護你」。不要吝嗇給予孩子擁抱,爸爸媽媽要多利用溫暖的接觸,來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及自我肯定。

當孩子有疑問時,盡量誠實地回答他,避免拖延、隱瞞或找藉口不告知等,幫助孩子感受到對周遭事物的掌控。對於孩子退化性的行為,不要隨意指責,但也不需要過度關注或溺愛。在給孩子時間適應時,仍要有基本禮儀及規範的要求,以免孩子以退化性行為來吸引父母親的關心。

為孩子點一盞燈
如果發現孩子不適應的狀況並未改善,建議找學校老師、專業的心理諮商人員或醫療人員談談,盡早給予適當的處置,以免這些心靈上的恐懼,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另外,在近來災難頻傳、媒體又大肆報導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如給孩子適當的機會教育,因為您是孩子最佳的心靈導師。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