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原因探討與防範對策(上)

假設生命是豐饒、高品質、自由的,因此有相當多瀕死、重病、嚴重殘障的人士,會頌讚生命的偉大,把握生命的尊嚴,甚至盡全力想多擁有生命的歲月。相對地,卻也有那麼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灰暗、無意義,選擇走向「自殺」的道路。是什麼原因,矇蔽了他們感受美好生命的能力?

  「人類為萬物之靈」,享受地球豐富的資源;加上人類共同的努力,帶來科技的快速發展,生活品質大幅提升;民主的風潮,也使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擁有最高度的自由。
  我們不禁假設生命是豐饒、高品質、自由的,因此有相當多瀕死、重病、嚴重殘障的人士,會頌讚生命的偉大,把握生命的尊嚴,甚至盡全力想多擁有生命的歲月。相對地,卻也有那麼多的人類,感受到生命的灰暗、無意義,選擇走向「自殺」的道路。是什麼原因,矇蔽了他們感受美好生命的能力?
(一)家庭價值的崩解:
  過去的時代以生理及安全需求為追求目標,而今社會的富裕,讓人轉而追求更高的需求目標,即親密關係、自尊及自我實現。但夫妻關係的經營似乎慢了一步,未能跟著升級,造成先行的一半,往家庭之外去尋求親密關係與自尊的來源。於是那種對無家累浪漫愛情的渴求氣焰,甚囂塵上,漫延到社會的各階級與角落。使得過去以家庭為核心的價值觀,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家庭價值的崩解,背後的受害者,也常是自殺的受難者。而其後代,更常因此種下憂鬱症的種子,埋藏未來自殺的不定時炸彈。
<防範對策:重建家庭價值>
  認清時代的變化,瞭解與學習婚姻相處之道,這是一個極須重視親密關係與自尊的時代,如何重新定位以家庭為個人核心價值的依歸,認清與協調家庭成員彼此的需求,學習男女關係如何互相尊重的技巧。如何將對浪漫愛情的渴望,升級到成熟穩定婚姻品質的追求,是現代男女相當值得學習的課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所出版的「相愛到白頭」,對這樣的婚姻關係的學習,有相當精闢的解說。
(二)親人的死亡:
  至親家人的死亡,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嚴重的打擊,失去依附、失去親情的撫慰,都會讓人有失根的感受。親人死亡之後,除了哀傷、思念與不捨之外,常有罪惡感、責備、憤怒、憂鬱等嚴重負面情緒,甚至因此陷入憂鬱狀態,有些人還因此出現妄想症狀,會有更強烈的自殺傾向與衝動。
<防範對策:適當處理哀傷過程>
  正常的哀傷過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情緒低落、流淚、社交退縮、興趣減少、輕微的失眠,都是正常的情緒表現。但是過度的憂鬱、嚴重失眠、坐立不安、過度的自責與憤怒、完全的孤立、怪異的言行、明顯的自殺意念或準備,都是不正常的情緒表現,必須儘早發現,協助就醫,避免悲劇的發生。
(三) 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
現代社會的進步,有人歸因於「個人利益極大化(profit maximization)」,其背後的意義,往往是個人利益高於團體利益之上、短期利益先於長期利益。因此許多有意義的關係都以「利益交關」為基礎,一旦出現利益衝突,也往往宣告關係的瓦解。這樣的關係,甚至漫延到至親,如親子、同胞、婆媳關係。不禁令人慨嘆世風日下、世態炎涼。「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正是這樣的疑慮,一旦出現生命的危機、情緒的顛簸,往往無法找到真心的情緒支持與陪伴,更加容易陷入深淵。社會的混亂與人際的疏離,可以是令人失望自殺的導因。缺乏真心的人際關係,即陷入社會孤立,將是出現自殺意念之後,無法挽回的重要原因。
<防範對策:重整社會價值>
  如何開創兼具個人利益與團體利益共同成長的雙贏局面,同時重視短期與長期利益的眼光,是這個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審慎思考的問題。在一個平衡的社會,如果你貪取利益,就意味對別人利益的掠奪。但是人跟人的關係,如果只是建立在利益之上,這樣的關係自然是脆弱的,因為在利益之前,人性自私的一面是相當難以克服的。我們不禁要呼籲,愛、親情、友誼等傳統價值,必須一再地被強調,而且必須先於利益的考量。特別是當親友陷入痛苦時,親情與友誼的協助與支持都是相當重要的,協助他面對問題、舒解情緒,找出一條生路。

資料來源:心靈園地精神醫學專欄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