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3D和胎兒見面

現在正流行3D立體超音波,因為顯像度及判讀較為精確,能更清楚地看到胎兒的外觀、先天畸形與性別,以及孕婦子宮、胎盤的狀況。但3D也有缺點,例如胎兒太大或太小皆不易拍攝,在追蹤高危險妊娠方面仍有盲點。

  超音波的發明可說是產前檢查的一大利器。醫師藉助超音波檢查胎兒,不但可以觀察胎兒的生長情況,也能初步過濾出胎兒先天畸形以及各種外觀異常;此外,超音波檢查既不會傷害胎兒,也不會傷害母體,加上現今儀器既多樣又方便,實在是造福了不少孕婦。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不同層次的超音波檢查一一問世,解像力及診斷率皆比傳統超音波來得更好,而其中最令人感到新奇的就是「3D立體超音波」的發明。

3D立體超音波和2D平面超音波的區別
  相較於2D平面超音波,顧名思義地,3D立體超音波呈現的是立體的影像,畫面看起來也比2D平面超音波清楚。因此,透過3D立體超音波的精密掃瞄後,所呈現出來的畫面,就像是讓未出世的寶寶提前與準爸媽見面一般。除此之外,3D立體超音波的優勢還有:

◎連續快速錄像的功能
  3D超音波比一般靜態的2D超音波多了連續快速錄像的功能,能夠觀察胎兒在媽媽肚子裡的動態行為,讓胎兒的一舉一動清楚呈現。

◎更精確診斷出胎兒的外觀缺陷以及先天異常
  3D立體超音波的顯像能更清楚地看到胎兒的外觀與性別,以及孕婦子宮、胎盤的狀況,可以降低以往2D平面超音波容易出現的辨識困難或判讀上的誤差。因此,3D超音波更能在適當週數時,清楚地呈現胎兒的先天畸形以及各種外觀異常,例如:兔唇、顎裂、連體嬰、多指症、脊椎異常、脊椎分裂…等。

3D超音波的限制
  雖然由以上的分析來看,3D超音波掃瞄似乎好處多多,但事實上仍有它的不足之處:

◎不適合週數太小或太小的胎兒
  週數太小的胎兒,活動力強,整個身體在羊水內活動,要胎兒暫停數秒以配合掃描,實在很難。而週數太大的胎兒,羊膜腔內的羊水減少,容易貼近子宮壁與胎盤,也不適合拍攝立體3D超音波。因此,醫師建議最適當的掃瞄時機,是在準媽媽懷孕24~32週左右,比較容易拍攝到理想的3D影像,也是最佳檢查時機。

◎高危險妊娠的追蹤檢查方面仍有盲點
  雖然3D立體超音波的顯像度要比2D看得更清楚、更容易辨識,但是,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2D平面超音波的地位。這是因為3D立體超音波索價昂貴,而且在高危險妊娠的追蹤檢查方面仍有盲點。

  由於目前健保並沒有給付3D立體超音波的費用,所以,使用者必須自付2000~3000元左右。至於需不需要作3D立體超音波檢查,準媽媽可聽從醫師的建議,視母體及胎兒情況而定。若準父母想早一步看到胎兒、了解胎兒的外觀健康情形,3D立體超音波會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