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趕跑跳碰,太危險?──如何幫助6~8歲孩子的動作發展
6~8歲的孩子通常好動、好奇心強,喜歡到處跑跑跳跳、探索不同的事物,當他們在下課時間衝來衝去、爬上爬下,往往讓成人看得心驚膽跳,深怕他們受傷。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很多家長乾脆禁止孩子從事這些「危險活動」。但是,避免從事可能受傷的遊戲或體能活動,對孩子真的好嗎?其實,有可能反而得不償失。
肢體活動是認識世界與自己的媒介
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6~8歲孩子正準備從「前運思期」進入「具體運思期」,仍需要透過親身操作、觀察物體或事件來瞭解這世界,借助具體的事物作歸納分類與邏輯思考;透過親身的感覺動作體驗,比從書本上學習理解更快、記憶也更深。
這個年紀的孩子往往會這樣介紹自己:「我跑步很快」或是「我會騎腳踏車」,這顯示他們喜歡用「會做什麼」來自我定義;當他們能做別人做不到或不敢做的事,顯出自己跟別人不同,會讓他們獲得興奮感與滿足感,也因此更認識自己是誰。
動作發展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際
通常5、6歲的孩子已具備基本的動作能力;8歲左右的孩子相對能有較成熟的動作表現,跑跳、攀爬等遊戲中的身體協調、敏捷度、平衡感都比幼兒期更好。然而,有些孩子可能因為個性害羞或是家長教養方式使然,較少有動作練習的機會,造成動作發展沒有達到該年齡應有的水準,玩遊戲或體育課時反應慢,被同儕排斥、嫌棄或嘲笑。
為了不想面對壓力情境,動作能力較弱的孩子易逃避到室外活動,久而久之,動作能力更差,對自己更沒有自信,情緒較不穩定,容易往負面思考。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可能連課業學習的動力也受到影響。
孩子動得越少,越容易受傷
孩子在遊樂場發生意外傷害,除了器材本身的狀況之外,往往是因為經驗不足、判斷或反應失誤或是身體控制能力不好。例如前文所舉的例子,奔跑過程中的碰撞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在看到與他人的距離接近時,知道要減速或調整方向,就可以避免撞傷跌倒。器材上的跌落,則可能是因為對自身的肌力與平衡感判斷錯誤,以為可以抓得穩卻做不到。
因此,當能力與經驗不足時,更不宜禁止孩子嘗試,應該多引導與鼓勵孩子學習正確的動作步驟,並確保環境的安全(如:遊戲器材穩固無尖角、地面有鋪設緩和衝撞力的軟墊等)。當孩子的經驗越豐富,越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在進行難度提升的動作前也將會更加小心。
以身作則,親子一起動起來
為了孩子能擁有好情緒、交到好朋友、有自信心好好學習、懂得避免遊戲意外,建議父母應該正視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多鼓勵孩子去運動(例如騎車、游泳、球類及其他戶外遊戲)。但需要強調的是,最好的做法是親子一起運動,請父母不要把運動當成另一門才藝,找教練來訓練孩子,自己只坐在場邊要求孩子認真學習。若父母真的不愛運動,至少也要多多鼓勵孩子的正向表現,才不會造成反效果。透過家長的示範、引導與鼓勵,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才能使肢體協調能力獲得充分的發展,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