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查詢問題:
● 分類搜尋
 
 
 
● 全文搜尋
 
  我要查詢問題:
● 醫療QA快查
 
 
● 全文搜尋

 

防毒問題專家

家事處理專家

牙齒健康專家

皮膚問題專家

我有其他教養問題


 

發展遲緩與早療評估

相關醫學網站

特殊兒童輔導照護

健康醫療機構

育兒教養Q&A
夏日戲水 當心游泳耳
夏季天氣酷熱,多數爸媽會帶小孩去游泳池或是海邊戲水消暑,但是若不注意而讓耳朵進水,甚至造成耳朵疼痛,就要格外小心了。

水中病菌由外耳道傷口入侵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張馨仁說明,耳朵的構造可分成外耳、中耳與內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與中耳之間相隔耳膜;中耳內有三小聽骨,藉由耳咽管與鼻咽相通;內耳則是掌管耳朵的感覺神經。

健康的外耳道有保護機制,病菌不太容易入侵,除非是游泳時水質太髒或是耳朵泡水太久,造成外耳道進水、潮濕,或不當挖耳朵,造成外耳道表皮有傷口,才會讓水中病菌有機會入侵,導致外耳道感染、發炎、疼痛,造成急性外耳炎(俗稱:游泳耳)。

若耳朵疼痛的情況沒有在1、2天內改善,甚至更為嚴重,或出現耳鳴、紅腫的症狀,建議盡快就醫,以免惡化。醫生在治療上會開立抗生素或治菌藥膏,約一周後病況就可緩解。

減少耳朵進水量

戲水游泳時,難免會發生耳朵進水的情況,因此,張馨仁醫師建議爸媽帶幼兒戲水時,為避免急性外耳炎,下水前可以戴上耳塞。耳塞雖無法完全阻絕耳朵進水,至少能減少進水量,降低發炎機會。

市面上有販售多種游泳專用的耳塞,爸媽可依實際需求選購。但要特別注意,必須選擇適合幼兒耳道的耳塞,避免過大或過小,且正確地使用耳塞,以防傷害耳道,畢竟耳塞依舊是外來物,不適當使用仍會磨損外耳道,造成感染。另外,選擇水質檢驗良好的泳池也很重要;如果在海邊戲水,就要小心別讓水、沙礫或是其他雜質進入外耳道,以降低發炎機會。

避免過度清潔

外耳道與中耳間的耳膜只要是完整的,就算耳朵進水,也不會進入中耳,造成傷害。清理耳朵積水時,可先將頭傾向進水的那側耳朵,往前壓耳背數次,大部分的積水會自然流出。

若外耳道仍有積水,想要使用棉花棒等物品清潔時,必須非常注意。張馨仁醫師指出,因為外耳道泡水後會變得較為脆弱,此時最容易受傷,建議爸媽避免過度清潔,只要用毛巾輕輕擦拭,殘餘的積水會自然揮發。

很多爸媽常用棉花棒在幼兒耳道轉動、吸乾水分,針對此類行為,張馨仁醫師說明,市售棉花棒的品質參差不齊,加上幼兒的耳道很短,若掌握不佳時,棉花棒容易傷害耳道表皮,造成病菌感染。

另外,有些爸媽會不定期幫幼兒清理耳垢,其實並不需要,因為耳垢會在日後自行掉落,用手指、掏耳棒或是看起來柔軟的棉花棒,都容易造成外耳道受傷。

配合醫師的指示和用藥

如果幼兒屬於容易因耳朵進水引發外耳炎或是中耳炎的高危險群,應先向耳鼻喉科醫師詢問是否可從事水上活動。當幼兒耳朵出現疼痛、紅腫時,應避免戲水游泳,洗澡時也要格外注意。

若有不適症狀,建議及早就診,請耳鼻喉科醫師檢查外耳道是否腫脹發炎、黴菌感染,或是有異物殘留,且配合醫師的用藥才能及早治癒。*

戲水造成的耳朵傷害

除了外耳炎,以下介紹兩種夏季常見、因游泳造成的耳朵傷害:

● 耳垢栓塞:在游泳後,引起單耳或是雙耳悶塞、聽不清楚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耳垢泡水後,如海綿般膨脹起來,容易被棉花棒或是耳塞推到耳道深處,造成耳道封閉。

● 潛水耳傷:潛水造成的耳朵傷害,常因為入水較深,水壓的變化可能造成中耳積水或是耳膜受傷,甚至破裂;輕則耳痛、耳悶,重則造成耳朵出血、流膿,萬一造成內耳氣壓傷時容易引起暈眩,甚至危害聽力。

報導/林正苹
諮詢審稿/張馨仁︱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本文由信誼基金會提供
認識信誼關於台大兒童醫院教養諮詢隱私權政策智慧財產權聲明回首頁
信誼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Hsin-Y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00 台北市重慶南路2段75號  客服專線:(02)2391-3384轉2499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