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查詢問題:
● 分類搜尋
 
 
 
● 全文搜尋
 
  我要查詢問題:
● 醫療QA快查
 
 
● 全文搜尋

 

防毒問題專家

家事處理專家

牙齒健康專家

皮膚問題專家

我有其他教養問題


 

發展遲緩與早療評估

相關醫學網站

特殊兒童輔導照護

健康醫療機構

育兒教養Q&A
如何面對孩子頻繁的求助行為較恰當呢?
孩子求助時要怎麼幫?
1.立場要一致
在孩子出現求助行為時,有的父母會憑當時的情緒來決定幫忙與否,有時也會因為煩不過孩子的哭鬧而代勞。如果常常這樣,會讓孩子抓不到父母行事的準則,也無法了解何時該自己完成工作,何時可以向人求助,甚至還會誤以為只有哭鬧才能取得幫助。

2.不完全代勞
孩子求助時,父母應該依孩子的能力來判斷要不要幫他。如果孩子真有困難,父母就需要幫忙,但並不是完全代勞。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邊做一邊教他,如果孩子只有少許的困難,我們可以幫他一點,其餘的就讓他自己去完成。

3.陪孩子一起做
對於自己確實能做又不肯做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勵他︰「你以前都做得很好啊,你先試試看,如果真的不會,我們再一起做。」然後在一旁陪他,隨時鼓勵、稱讚他。此外,也可以用比賽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做,讓他在遊戲中完成工作。如果孩子硬是賴著要大人做,父母偶爾幫幫他也無妨,但最好還是「和他一起做」。

「和孩子一起做」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習,也可以讓孩子感覺父母重視他、愛他,在互動的過程中,彼此的交談及接觸也能夠促進親情。這樣,既不會讓孩子養成處處要大人代勞的依賴心理,也可以滿足孩子愛的需求。

4.溫和但堅定的堅持一貫的原則
有的父母擔心,常幫忙會讓孩子太過依賴,因此在孩子求助時,就要求他「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自己的事要自己做」,這個教育原則基本上是正確的,它可以培養孩子自立、自助的能力及責任感。但是,父母在教導時,要用和婉、堅定的態度讓孩子了解,引導他自己完成工作。直接對孩子這麼說並不好,容易讓孩子誤以為父母討厭他、不愛他。萬一孩子真的有困難又求助無門,心裡會很挫折,以後嘗試新事物的意願也會低落。要是這種挫折常常發生,不但會破壞親情,也可能使孩子變得冷漠,有困難不會(或不敢)向人求助,甚至以此態度對待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對他將來的人際關係都會有很不好的影響。因此,父母如果真的認為那件事孩子必須自己完成(例如︰吃飯),態度就要堅定,把理由說清楚,讓孩子了解父母不是不愛他,而是不喜歡他做的事。

多用身教、肯定及鼓勵

如果孩子求助時,得到的常是重視、鼓勵和支持,他不但能從其中慢慢學會獨立、自助,也會以較積極的態度對待向他求助的人。當然,我們也可能遇上孩子不肯幫忙、叫不動,令人為之氣結的時候,但是在動怒之前,您不妨先問孩子為什麼不肯幫忙。

孩子不肯幫忙,可能是因為當時正在專心地做某件事,不願分心;或是我們的口氣不夠尊重他;也可能是我們很少在他幫忙後表示感謝或讚美,只視為理所當然。通常,在孩子拒絕我們的要求時,我們先自己把事情做好,然後,再心平氣和地問他為什麼不肯幫忙,以及為什麼當時需要他的幫忙。有時候,或者可以說個「豬妹妹幫忙做家事」的故事給他聽,告訴他豬媽媽非常感謝豬妹妹的幫忙;或是唸段「媽媽的手」的童詩給孩子聽,告訴他媽媽(爸爸)為他沖牛奶、洗衣服、削水果、煎蛋、說故事……,幫他做好多的事,他也需要幫忙爸爸媽媽做一些家事,因為「家」是大家的,要互相幫忙才行。

父母可以從幾個方面來鼓勵孩子幫忙做家事,例如︰「你今年四歲了,長大了,不但自己會刷牙、洗臉、穿鞋襪,還可以幫媽媽做家事啦。」孩子最喜歡人家說他長大了,他會以此為榮。或是告訴他︰「表妹也會幫姨媽做事耶﹗」以同齡孩子的表現來鼓勵他。有時也可以告訴他︰「我會在幼稚園的家庭聯絡簿中告訴老師,你會幫忙做家事,而且做得很好哦﹗」或是「你會幫忙做事,等妹妹長大也會學你的好榜樣哦,你是最能幹的哥哥了。」透過鼓勵,孩子通常會很樂意幫忙,而父母事後的感謝及讚美,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視、很能幹,是家中重要的一份子,就更樂意參與家事了。

我們都希望孩子獨立、不依賴、自己的事能自己做好。在他漸漸長大的同時,我們也希望他能學著幫忙家事、樂意助人,做個能自助又助人的孩子。然而,這些能力和習慣,都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光憑言教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身為父母的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從生活小事上幫助他一點一滴地累積成習,我們需要︰鼓勵、讚許他自己動手做事;讓他享受做事的樂趣;給他機會嘗試新的事物;與他共度克服困難的歷程。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以身作則--樂意做事、喜歡助人,這才是幫助孩子學會自助助人最有力的榜樣。

本文由信誼基金會提供
認識信誼關於台大兒童醫院教養諮詢隱私權政策智慧財產權聲明回首頁
信誼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Hsin-Yi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00 台北市重慶南路2段75號  客服專線:(02)2391-3384轉2499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