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挫折就發脾氣的4歲孩子

我只有一個兒子,今年4足歲。從小他就是家人關注的焦點,大家對他是又愛又寵的。可是我發現,他每次碰到挫折就會用發脾氣來逃避。近來很多人強調挫折忍受力的重要,我很擔心,會不會因為我們愛兒子,反而讓他將來喪失了競爭能力?我該怎麼幫他呢?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基於愛孩子,我們往往努力安排孩子在優渥的環境中生長,捨不得讓他們遭受挫折。結果,孩子遭受到的挫折,少之又少,然而,當他們在成長中出現「挫折忍受力低」的現象,父母又擔心不已。

事實上,研究發現,父母的教養觀及孩子本身的特質,都會影響孩子面對挫折的態度。一般而言,獨生子女、外貌佳或是受到過份保護的孩子,往往從小在呵護及讚美聲中成長,長大後常是缺乏挫折忍受力的「高危險群」。   

在面對孩子「輸不起」的行為困擾時,父母首先要修正的是教養心態;也就是,不必因為孩子年紀小或是疼愛孩子,就刻意為孩子排除可能遭受到的挫折。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挫折的經驗是無可避免的,而孩子在挫敗的經驗中,不但可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在克服挫折後體會到成功的滋味,進而建立起自信來。而這些能力、信心,將是孩子未來克服種種難題的重要基礎。   

要培養孩子對挫折的容忍度,並非一蹴可成,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共同來逐步養成:

1. 釐清目標的合理性
當孩子或是父母把目標訂得高於孩子本的能力時,挫折也自然隨之而來。若是挫折經驗過多,孩子對挫敗的忍受力也會降低。

2. 先安撫孩子的情緒
挫折產生時,先給孩子最需要的情緒安撫,而非急著教他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受挫後,常會出現退縮、哭鬧、攻擊等負向的情緒反應。父母應先行安撫孩子受挫的感受,透過關心、傾聽,讓孩子能覺察出自己的情緒,再鼓勵孩子將情緒做合理的表達。

3. 協助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孩子情緒穩定後,可運用腦力激盪,以建設性的回應方式,和孩子一起針對問題,思索出可能的解決方法;再針對各種方法,一一探討它的可行性。這個過程可協助孩子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從中選出最適宜的反應方式。

4. 平時儲備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配合故事、遊戲,來儲備孩子對挫折的容忍度。將具有問題解決取向的故事,以接龍或扮演遊戲的方式,融合在日常的親子活動中,也能增進孩子解決挫折的能力。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