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書籤: 貼到Facebook 貼到推特(twitter) 貼到噗浪(plurk)

 

 

 

學禮貌,扣緊寶寶發展特性

 

文/呂素美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保系兼任講師

一天,與先生走在台北街頭的人行道上,迎面一字排開走來四位身材高挑、似大學生的年輕男女,眉飛色舞的談笑著。
只是,眼看著「雙方人馬」逼近,那一橫排隊伍仍然向前挺進,無視於眼前我們這兩個「障礙物」。說時遲那時快,我與先生很有默契的一前一後,側身,從他們中間的某個縫隙順利「鑽」過,然後都嘆了口氣:「唉!另一種路霸。」

禮貌  整體待人態度
一般人講到「有禮貌」,好像就是懂得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可是,當有位媽媽橫眉豎目,用很兇、很重、很急的口氣對孩子說:「請你把衣服穿起來!快點!謝謝!」這位媽媽有禮貌嗎?

有禮貌,應該是人與人接觸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謙沖、體諒、尊重、為對方著想的言行與舉止。問題就在:當別人對我們不禮貌時,我們會覺得很不舒服;但是,當我們對別人不禮貌時,卻都認為「沒那個心」。於是,我們常常對別人不禮貌卻不自知。

放任  讓孩子目中無人
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爸媽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任由孩子對著爸媽說「討厭啦!」「你豬頭哦!」「你很白癡耶!」「你很煩ㄋㄟ!」,甚至有位媽媽在兒子當面罵她「老巫婆!」時,還陪笑臉地說:「你好乖!趕快先寫完功課,再去打電動。謝謝哦!」

那四位大學生有什麼樣的爸媽,不得而知;可以確知的是,敢罵媽媽「老巫婆」的這個孩子,以後一定會是那些目中無人大人中的一個。

禮貌要教才會  人際能力從小養成
相信所有爸媽都同意,人際關係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攸關重要。期待孩子擁有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有禮貌」就得從小教起,讓他在舉手投足、應對進退之時,「禮」所當然。

「有禮貌」絕對不是一種「長大自然就會」的東西,絕對是要教才會的。

學會禮貌  入門3守則
先了解孩子如何學習禮貌,才能用對的、有效的方式來教會孩子。

●教戰守則1:家庭氣氛存夠禮貌骨本
「家和為貴」不僅是持家圭臬,更是成功教養孩子的第一步,因為孩子只要醒著,無時無刻都張著耳朵、眼睛、鼻子,還有全身的神經接收器,從四面八方「主動」吸收呈現在周遭的訊息,然後把吸收到的資訊快速送到大腦去解讀、儲存。

他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姑姑叔叔,大家講話時都是面對面輕聲細語、和顏悅色的。
他看到媽媽對爸爸說:「請把杯子遞給我。」爸爸拿了杯子,送到媽媽手中,媽媽笑瞇瞇的說:「謝謝!」
他看到爺爺和爸爸要出門時,爸爸都會為爺爺開門。
他看到下班歸來的爸爸,都會先去廚房跟早一步到家、忙著在做飯的媽媽打聲招呼:「我回來了。」
他看到媽媽都會先問過爸爸:「這節目不好看,我們轉台好嗎?」在爸爸點點頭後,媽媽才會拿遙控器轉台。

學習需要有好環境,當「浸泡」在和樂有禮的家中,孩子主動吸收到的,就是這種應對進退的方式,他的骨子裡頭就存進了許多有禮貌的骨本。

★發展小常識
認知發展大師皮亞傑認為,學前孩子任何概念的建立,都得要透過親身具體的經驗才行。換句話說,要讓孩子看到、聽到、聞到、摸到、感受到、經驗到,孩子才有可能學會。

●教戰守則2:把孩子當大人以禮相待
要孩子有禮貌,父母對孩子就要先以禮相待,以身作則。許多父母也許從小就被無「禮」對待,以致他們現在雖然和成人相處時看來彬彬有禮,但轉頭面對孩子,卻瞬間把「禮」拋到九霄雲外;有些則認為對孩子只有權威、命令、訓誡、責罰,根本就不覺得需要對孩子有禮貌。

「妹妹,把那個拿給媽媽,動作快點啦!」
「你幾點才要給我去洗澡,嗄?」
「杯子借媽媽用一下會怎樣?這麼愛生氣!媽媽買的ㄋㄟ!小氣!」
在廚房洗著碗,不忘拉長脖子對著客廳吼:「都幾點了還在看電視,關掉!馬上給我去睡覺。」
「給我閉嘴!怎麼話這麼多!」
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正興高采烈的述說著一天得意的事,爸爸的手機此時響起,二話不說,爸爸就接起電話一路聊回家,完全忘了一旁的孩子。

想想看,請同事遞東西給你時,你會怎麼說?想借用同事的物品,你會怎麼做?當你正跟人對話時,手機響起,你會先道個歉再接電話,並快速結束通話吧?和孩子相處,一個原則是,只要把孩子當成大人那樣的以禮相待,就對了。

發展小常識
依皮亞傑的理論,唯有被有禮貌地對待時,透過親身經驗,孩子才真正明白「有禮貌」是什麼意思,也才能感受到被以禮相待時那種被尊重、體諒的愉悅,以及為什麼爸媽要教他有禮貌。

●教戰守則3:行為舉止適時重複教導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就要從單純的教孩子說「請、謝謝、對不起」(謝天謝地!這幾個語詞都很簡單,孩子很小就可以學會),漸漸擴大到表現在行為上,絕不以孩子年紀小不好教,或大一點再教,來規避這項責無旁貸的任務。

「你的腳伸這麼長,會害人家絆倒,請你縮回去。」
「我們在公車上,講話請小聲些,不要吵到別人。」
「要跟媽媽講話,請你到媽媽面前來,看著媽媽講,不要這麼遠扯著喉嚨喊,媽媽不喜歡這樣。」
「阿嬤還沒有上桌,等阿嬤來了,我們再一起開動。」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可是,生氣也不可以說這樣沒禮貌的話,你要跟媽媽說對不起。」
「Merry幫你盛飯,你忘了跟Merry說謝謝了?」
「媽媽知道你喜歡吃草莓,可是姊姊還沒放學回家,請你留一半草莓給姊姊吃。」
「以後接電話,要跟電話裡頭的那個人說『請等一下,我去請爸爸來聽電話』,不是『我去叫爸爸』,這樣才有禮貌喔!」
「請你輕輕關門,不要『砰』的一聲,這樣很不好。」

★發展小常識
學前孩子比較自我中心,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力又還沒有很好,也還沒有很多是非對錯的觀念,唯有靠著大人在一旁不斷地適時提醒與教導,透過親身經驗的累積,孩子才能慢慢學會、記住。

學禮貌特別守則:陪孩子看電視
電視,是現代孩子從事最多的休閒活動。但學前孩子判斷力有限,有時候還分不清楚電視裡頭演的是真實還是假想,對電視所傳達出來的訊息,會照單全收。

糟糕的是,電視節目充斥著粗魯、自大、傲慢,連號稱適合孩童觀賞的卡通影片,也滿是不當的言語與行為,更別談在全家觀賞的新聞、八點檔戲劇、綜藝節目中,不時出現的讓人不能苟同的畫面。

爸媽在用心做了禮貌入門3守則之後,可別忽略了吸引力無窮的電視。在孩子6歲以前,最好都能陪著他看電視,遇到螢幕裡不當的言語或行為出現時,一定要適時提醒,以免所有的教導功虧一簣。

 
 

 

 
 

 

本篇文章讓你覺得?

 

投票結果

 

內容普通、只是一般的資訊
內容沒有幫助

 

 

有幫助 普通 無幫助
 
 
 
讀完本篇文章你還想找?     

 

 


  你好, 回小窩,(登出)

 

 
貼到funP網路書籤 貼到HEMiDEMi網路書籤 貼到MyShare網路書籤 貼到UDN網路書籤 貼到Google書籤 貼到Yahoo!MyWeb 貼到Del.icio.us書籤 貼到Windows Live Favorites 貼到Facebook 貼到噗浪(plurk) 貼到推特(twitter)

 

 

 

 

 

 

 

孩子愛插嘴、說個不停怎麼辦?
 

網友問題:

 

專家回覆:

孩子為何說個不停?
  由於語言能力的快速增長,孩子大約從兩歲半就開始喜歡問問題、發表意見,到三、四歲之間又進入好問高峰期。孩子勇於發問、表達,當然是值得鼓勵的。只是,說話時的表達方式、時機,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家裡來了客人,若孩子老纏著媽媽,又不斷地打岔,這很可能就會招人嫌惡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