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書籤: 貼到Facebook 貼到推特(twitter) 貼到噗浪(plurk)

 

 

 

教出有抗壓能力的孩子

 

研究指出,從小愈是輸不起的孩子,長大以後對失敗愈沒抵抗力。該怎麼做才是磨練孩子韌性的好方法呢?以下透過具有臨床經驗的心理師和第一線的幼教老師分享他們最常見到的案例,並提供引導孩子的方法,幫助爸媽用對的方法,教出有抗壓能力的孩子。

誰是第一名,換人做做看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家中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愈來愈多。當這些孩子進入到團體生活後,通常比較不能忍受別人比他好,處處搶著當第一名。臺北榮總心理師呂俐安在臨床觀察上看到,幼兒園年紀到學童階段,孩子最常出現的挫折包括:無法認輸、不能接受別人的糾正和無法忍耐。尤其是無法認輸,最為明顯。

懷生國小附幼陳湘羚老師也觀察到,許多孩子連排隊、上廁所都想要爭第一;同時,孩子喜歡親近老師,會搶著跟老師說話、當小幫手,如果沒有被點到名、分到任務,孩子也會不開心。因此,湘羚老師運用了一個方法,幫助班上的孩子們慢慢磨耐性、學安定,她稱之為「安靜的遊戲」。

每天早晨,在懷生附幼中大班混齡的教室裡,孩子們很自然地做著「安靜的遊戲」。當孩子們在討論區坐定後,老師隨意走到某個孩子身邊,摸一下孩子的頭,孩子便起身沿著教室中地上正方形的線條專注地走動,自己決定走完一圈兩圈之後就自行去上廁所,然後準備進行接下來的活動。老師摸著一個個孩子,直到大家都起身走完地上的線。
陳湘羚老師表示,這樣的「儀式」對孩子們來說,不僅達到了安定孩子的作用,同時孩子也學會生活禮儀、變得有耐性、不處處爭第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原來,老師利用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們瞭解:每天,每個人都有機會被摸到頭,不一定誰先誰後,要耐心等待;即使被點到名了,「走線」的時候也要遵守秩序,不能超前;而「走線」的時候,更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步伐上。當孩子做對了,老師會以眼神和微笑表示對孩子的肯定,建立起師生之間的默契,孩子因此也很清楚:「我做得很好!」當孩子一次次增強自信後,就不那麼在意爭第一了。

練習深呼吸,學會放鬆心情

這樣的引導,湘羚老師指出並不需要在特定的「面對挫折」課程中實施,其實,在平常的生活教育和各種學習活動裡,都能儲備面對逆境的能力,例如,孩子在學校練習「如何控制情緒」,老師教導了深呼吸的方式,有一天,一個原本常容易挫折的中班孩子,回到家裡居然對著正在生氣的哥哥說:「來!你要像這樣呼吸,我們老師說的。」一邊說還一邊示範起來,爸媽看了都覺得驚訝。

而孩子在分享自己所知的過程裡,相對地也再一次強化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學會遇到挫折時要怎麼讓自己放鬆心情、面對問題,不再等著求助於爸媽的呵護與幫忙。

為小小孩作具體示範,簡化步驟

3歲以下的小小孩面對挫折的情況不太一樣。葫蘆幼兒園所張本娥老師指出,幼幼班孩子的挫折來源比較偏向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或是因為某件事做得不好、不會做、缺乏經驗,就感到挫折,例如:自己練習吃飯,無法順利舀起食物,忍受力低的孩子就會哭鬧,或不願意自己吃;或是玩積木,搭不穩,也會覺得退縮。大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親近他們、示範正確的做法給他們看。

小小孩需要較多「個別指導」的時間,而爸爸媽媽或保母是孩子最親密的照顧者,也就是引導孩子最佳的人選。當孩子學習任何一件新事物,表現出「我不會」時,爸媽要記住「具體、簡化、分步驟」的原則,讓孩子針對每個動作慢慢練習。例如:教孩子練習扶著碗、教孩子握湯匙的方式,用動作示範給他看;碗裡先放一些大小適中、容易舀起的食物;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鼓勵他。搭積木時,提供適當大小的積木,示範將積木放穩扶正,鼓勵孩子把大的積木放下方、小的放上面,增加成功的機率,如此一來,孩子也會由嘗試、摸索中找出正確的方法。

在閱讀和遊戲中,注入強化韌性的元素

無論小小孩或年紀稍長的孩子,想要增強挫折忍受力,除了生活中的鍛鍊之外,玩遊戲、看故事書都是很適合的輔助方法。例如:讓孩子拼拼圖、玩串珠遊戲、夾珠珠或夾豆子,這些遊戲讓孩子變得專注,因為喜歡玩而可以玩很久都不膩,很適合磨耐性;而遊戲的難度還可以隨著年紀逐步增加,提高挑戰性,例如:3歲以下的孩子,先從2片拼圖的難度增加到6片拼圖;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增加拼圖的片數,甚至慢慢進入到立體拼圖。孩子在遊戲中比較能循序漸進不斷克服新挑戰或解決難題,瞭解「我自己做得到」,並且得到成就感。

圖畫書對大人和孩子來說,不只滋潤心靈,也是溝通想法、改變認知的利器。例如:當孩子們對「爭第一名」耿耿於懷時,透過《誰是第一名》(信誼)這本書,可以幫助孩子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第一」,就像書中自認很會畫畫的大餅,發現每個人都畫出自己自認最美的東西時,終於懂得欣賞別人的不同;又如《阿非,這個愛畫畫的小孩》(信誼)這本書,當喜歡畫畫的阿非突然覺得自己畫不出來,討厭畫畫時,三個好朋友紛紛邀請他一起做一件自己真心喜歡的事,讓他重新恢復畫畫的自信。這類故事裡沒有直接教導如何面對挫折,但是反覆閱讀所帶給孩子的細膩觀點,影響必定是深遠的。

而年齡小一點的孩子,雖然不能直接了解或討論這類故事的深意,但可以從操作性的玩具書來培養能力,例如穿線、扣扣子這類的玩具書,可以讓孩子在反覆遊戲中,練習自己不熟悉的能力,慢慢達到純熟。

找到情緒出口,帶領孩子學會轉化挫折

幫助孩子在嬰兒期建立基本的信任感,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學會主動積極的態度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善用故事和遊戲引導孩子,這些都是儲備對挫折的容忍度的基礎工程,然而,爸爸媽媽為孩子打好基礎後,並不表示孩子就不會再有挫折感。

當孩子每一次遭挫折時,就是進步的契機。爸爸媽媽該做的事情是先懂得陪伴及安撫孩子的情緒,抱抱他或表示知道他的難過及生氣,或用他有興趣的事情轉化他的情緒,等情緒穩定後,再一起找出解決的方法,不要一看到難題就幫他擋、遇到挫折就責怪是別人的錯,如此才能讓孩子從挫折中走出來。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爸爸媽媽並不需要「刻意製造」挫折情境,而是要能觀察孩子對人對事的反應和需求,順應孩子的年齡和個性,支持他、引導他;只要藉由日常的家庭生活或學校裡的情境,善用以上的方法,你家的孩子也能培養出耐磨的特質,讓生命的韌性愈來愈強,在成長的路途上走得遠、也走得好!

換個角度看事情

許多圖畫書裡都傳遞著正面的價值觀。平常多陪孩子讀好書,多討論,和孩子一起學習換個角度看事情,遇上挫折時就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去迎接挑戰。以下這些書,都是孩子的「心靈雞湯」,推薦爸媽與孩子一起閱讀;
《阿非,這個愛畫畫的小孩》(信誼)文‧圖/林小杯
《誰是第一名》(信誼)文‧圖/蕭湄羲
《誰是老大》(信誼)文‧圖/謝宜蓉

文╱黃美湄
採訪諮詢╱呂俐安∣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臨床心理師 
    陳湘羚∣臺北市懷生國小附幼老師
     張本娥∣台灣公共托育協會承辦葫蘆幼兒園幼幼班老師

 
 

 

 
 

 

本篇文章讓你覺得?

 

投票結果

 

內容普通、只是一般的資訊
內容沒有幫助

 

 

有幫助 普通 無幫助
 
 
 
讀完本篇文章你還想找?     

 

 


  你好, 回小窩,(登出)

 

 
貼到funP網路書籤 貼到HEMiDEMi網路書籤 貼到MyShare網路書籤 貼到UDN網路書籤 貼到Google書籤 貼到Yahoo!MyWeb 貼到Del.icio.us書籤 貼到Windows Live Favorites 貼到Facebook 貼到噗浪(plurk) 貼到推特(twitter)

 

 

 

 

 

 

 

孩子求好心切,怎麼辦?
 

網友問題:
  我的兒子快滿六歲了。他各方面的能力表現都很不錯,常得到周圍人的讚美。可是他常給自己設定很高的目標,我覺得這樣壓力太大,所以常用「安撫」的話語,來撫平他因挫敗而產生的挫折感。我該怎麼降低孩子這種過份高昂的成就動機呢?

 

專家回覆:信誼基金會

  時下很多父母總寄望孩子能有好的表現,當孩子有不錯的表現時,又加倍要求孩子能有更好的表現,結果,父母的期望往往變成孩子的壓力來源。

  其實,以「平常心」來看待孩子表現的態度,確實能適時降低孩子的學習焦慮,並可做為孩子學習歷程中最重要的情感支柱,也能夠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及啟發孩子的潛能。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