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書籤: 貼到Facebook 貼到推特(twitter) 貼到噗浪(plurk)

 

 

 

如何處理孩子吃醋的問題呢?

 

嫉妒是情緒的表現
所謂「嫉妒」(「吃醋」),是以人為對象的一種憤怒反應,例如:新生的弟妹、受到父母疼愛的小客人,都可能是孩子嫉妒的對象。對於平日習慣於受父母細心照顧、呵護的孩子,如果家中有了新生兒,他可能會變得脾氣暴躁、無理取鬧。主要的原因在於環境起了變化,孩子覺得他未得到父母相同的關懷,因此表現出「嫉妒」的行為。

孩子因嫉妒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是反抗、不聽話,大聲尖叫、哭鬧、不肯吃飯、撒賴、敲打東西、踢腳,甚至攻擊對方。有時候,孩子的行為會退回到嬰兒時期的吸吮手指、尿床等等。此外,也可能佯裝肚子痛、生病,以引起成人的關懷,注意到他沒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嫉妒」,也是情緒的一種自然表現,正如同人會「害怕」、「生氣」一樣。新生兒的降臨是使孩子嫉妒的主要原因,當孩子發現自己不能獨占父母,而必須與兄弟姊妹共同擁有、分享父母的愛時,心裡便產生了不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會「吃醋」。如果父母再因孩子年齡、性別、智力和才能的差異,而給予不一樣待遇的話(例如:弟弟專揀哥哥嫌小了的衣服穿,哥哥卻買新衣;媽媽陪妹妹練習彈琴,姊姊得自己做功課等),孩子在互相比較下,覺得父母偏愛對方,更難免會「吃醋」。

「吃醋」的現象不只在家裏,在學校同樣會發生,例如在幼稚園裏,由於孩子的人數較多,老師無法兼顧到每個孩子,經常只注意到表現特佳的,或是特別柔弱的,也容易使孩子「吃醋」。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表現的行為比較分化。例如在行動上,孩子會更加地表現自己,以引起老師的注意;在言語方面,例如,會說酸溜溜的話甚至直接詢問老師:「你是不是比較不喜歡我?」

是心理發展的自然現象

孩子有「吃醋」的行為,要緊嗎?

幼兒期(二~六歲)的孩子,情緒上較不穩定,容易發脾氣。然而這一段年齡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嫉妒這種不愉快的情緒,會顯得不快樂、對周遭的事物感到不滿意,很可能會表現出成人認為不乖的行為(例如:爭搶玩具、捏打弟妹等),如此則更不討人喜歡、更得不到父母的關愛,造成惡性循環。這種不愉快的情緒,很容易變成習慣性,使孩子鬱鬱寡歡;久而久之,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及日後的人生觀。

孩子會「吃醋」,是一種心理發展的自然現象。在這個過程裡,孩子開始體認到有些事物是不能獨占的,他要學習去面對這項事實,因此父母不必過分焦慮。因為,孩子隨著年齡成長而活動範圍擴大,人際關係日形複雜(不只是局限於與父母、兄弟姊妹的關係,會有更多同年齡的玩伴),他所關心、注意事物的焦點會轉移,他慢慢地擁有更多人的關心,也會學習去關心別人。

重要的是,父母要以溫和的態度,給予適當疏導。平日多陪伴孩子,孩子吃多了「父母的愛」,行為問題自然會「不藥而癒」。

了解孩子所以「吃醋」的原因及影響之後,父母該如何處理才適當呢?
一、愛,要讓孩子知道
平時不要將過多的時間及注意力投注於某一個孩子的身上,每天最好能抽空單獨與孩子相處,跟他聊天兒、講故事;即使忙於家務事,也可讓他當小幫手,讓他體認父母的關心和疼愛,進而肯定自己是家裏重要的一份子。

當孩子出現攻擊性的行為時,父母的態度要平和,因為孩子是處於恐懼失去父母關心、缺乏安全感的心態下,如果再嚴厲責罰他,反而會加重他心裏的成見——父母偏愛弟妹。在處理上,一方面要制止他的攻擊行為,一方面也要關心他的行為表現。例如:可以將孩子帶開,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好的,讓他知道對方因他的這項行為而感到疼痛,並引導他作正向的行為——走過去安撫對方的疼痛處;同時,可以抱抱他、摸摸他的頭、輕拍他的背,讓他感受到父母不是完全偏向弟妹那一邊。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學習到對待弟妹之道,並且知道父母也是關心他的。

至於孩子出現退化性行為時(例如:用奶瓶吃奶),父母可以忽視他的退化行為,而加強誇獎他會的能力(例如說他比妹妹棒,會用杯子喝奶等等),並且以他的玩伴為對象,鼓勵孩子向他們看齊,慢慢地加以疏導。

二、引發孩子快樂的情緒
父母不妨根據自己對孩子的了解,透過孩子所喜歡的事物(例如:帶他出去散步、買圖書給他),讓孩子的心裏獲得平衡,感受到你在愛他、關心他,以引發孩子快樂的情緒。當然,父母無法、也沒有必要為了避免孩子產生不愉快的情緒而事事順從他,否則容易寵壞了孩子,也剝奪了讓孩子學習忍受挫折的機會。

至於在幼稚園裏,老師應該訂定一套標準、規則,作為管教的依據,並且力求作到一致性(前後一致)、公平性(一視同仁),以免讓孩子有遭受冷落的感覺,而影響他對自我的肯定以及自信心的建立。除此外,老師不妨多利用團體遊戲、競賽以及集體創作等活動,讓每個孩子貢獻心力爭取團體榮譽,在無形之中了解合作的重要,進而放棄私嫌不計己利,而且也可提高學習情緒,促進團體的和樂。

三、給孩子公平的待遇
如果家裏有兩個以上的孩子,則做父母的對待孩子要力求公正。不僅對玩具、衣物、用品要採取輪流添購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孩子拿來互相比較,使孩子無論男女、美醜、聰愚,都能一樣地享受到父母的讚美和同情。當孩子之間起爭執時,父母不要因為是大的孩子就過分壓制他,小的就縱容他;或是因為是哥哥,就要弟妹讓他。父母最好置身事外,讓他們各抒己見,但事先需要嚴格規定「只能動口,不能動手」。

每天最好抽出一段時間,個別地陪一個孩子,讓孩子在這段時間裏完全地享有父母全部的注意力和關心,親子間隨意地交談、傾聽、撒嬌。父母則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不滿,並給予適當的解釋,來消除他心裏的氣憤與不安。此外,平時就要建立孩子「強者保護弱者」的榮譽感,尤其在新生兒降臨之前,讓大的孩子不僅在心理上有所期待,更能對弱小的嬰兒產生憐愛感,如此可中和「父母的愛被分去」的惶惑不安。

總之,讓家庭隨時處於「平等」、「民主」的氣氛裏,必能防範孩子「吃醋」的行為產生。

 
 

 

 
 

 

本篇文章讓你覺得?

 

投票結果

 

內容普通、只是一般的資訊
內容沒有幫助

 

 

有幫助 普通 無幫助
 
 
 
讀完本篇文章你還想找?     

 

 


  你好, 回小窩,(登出)

 

 
貼到funP網路書籤 貼到HEMiDEMi網路書籤 貼到MyShare網路書籤 貼到UDN網路書籤 貼到Google書籤 貼到Yahoo!MyWeb 貼到Del.icio.us書籤 貼到Windows Live Favorites 貼到Facebook 貼到噗浪(plurk) 貼到推特(twitter)

 

 

 

 

 

 

 

如何讓老大迎接弟妹的誕生?
 

網友問題:
「我已經懷孕6個月,準備生第二胎了。4歲的老大好像並沒有注意到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想避免任何嫉妒、不愉快或是被取代的感覺,可是,應該怎樣告訴老大他快做哥哥了呢?什麼時候說比較好?又要說什麼呢?」

 

專家回覆:信誼基金會

「未雨綢繆」的想法非常好,而且最好在媽媽懷孕時就要開始做!

首先,我們可以讓哥哥姊姊:媽媽肚子裏有個小生命的事實。建議各位懷孕媽媽:不妨側轉身、讓孩子清楚地看到媽媽肚子突起的部分,然後告訴他,媽媽肚子裏有個小寶寶,過不了多久,小寶寶就會出來和大家見面,等小寶寶會說話的時候,他就會叫你「哥哥」或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