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的寶寶

活潑的小佑佑雖然只有一歲兩個月,但在家人眼中,他可是名符其實的小霸王。拿到東西就敲敲打打、搶大人手中的零食,或把昂貴的電器開開關關,家中東西沒有一個可以逃過他頑皮的小手。

那天,客人來家裡拜訪,大夥發現佑佑竟變的格外文靜害羞;而當佑佑的媽媽到廚房準備點心時,佑佑突然嚎啕大哭起來,正當大家手足無措之際,只見佑佑媽咪把佑佑抱在懷中哄弄,不一會兒他就呵呵笑了。佑佑媽咪不好意思的解釋:「佑佑只是擔心我不見了。」

依附關係的發展
其實,佑佑這樣的行為正表現了他對媽媽的依附關係。所謂「依附關係」是幼兒對某些熟悉或特定的人(如父母、保母)有親近的反應,好比露出他們最招牌的笑容、發出咯咯的笑聲,或是舞動身體期盼你抱抱他、親親他。

6~9個月大的幼兒看到照顧者常會有以上行為,若將他們與照顧者分離,他們會傷心、發怒及情緒惡劣;8~12月大的嬰兒反應更加明顯,且會對初次見面就馬上想接近他們的陌生人有著恐懼,這種反應稱為分離焦慮。一歲半他們學會走路後,爸媽更將發現,這些害怕分離的小傢伙們正用盡辦法黏著爸媽,不讓他們離開。過了兩歲,幼兒的分離焦慮將逐漸減緩;三歲以後的幼兒會開始與家中其他成員如手足、祖父母等產生多重依附關係,或將注意力轉移到令他們著迷的事物上,黏著父母的情況將顯著改善。

研究整理15~30個月大的孩子與照顧者分離時的階段反應,依序可分為抗議、失望、不依附。即幼兒對於正要離開的照顧者常以哭鬧、尖叫的方式,企圖引起照顧者的注意,留下照顧者或跟隨他們一同離去,這種情形在分離的頭三天最為明顯。隨著抗議情形逐漸減少,有些幼兒開始依附臨時照顧者,有些則會拒絕表示友善,對臨時照顧者產生敵意。而當幼兒與照顧者再見面時,他們常在照顧者接近時安靜的轉開臉,似乎恐懼再一次的分離。

克服分離焦慮祕方
造成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可能是發生的狀況與幼兒能理解的有所落差,造成他們的恐懼;若環境的變化劇烈,與孩子熟悉的情境相差太遠,分離焦慮也就隨之增強。

想要協助孩子克服分離焦慮的父母,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

●妥善處理與孩子分離時的情緒:別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其實孩子是很敏感的,若他察覺爸媽的不安和擔心,只會造成他更加害怕父母的離去,所以應該理智的克服與孩子分離時的負面情緒。

●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當孩子需要你時,要適當滿足其需要,直到他已撫平分離時的恐懼,並願意嘗試逐漸與你分離。當然,你必須時時瞭解孩子的感受,讓他明白你不會再次突然離開。

●建立信任感:當必須跟孩子分離時,不管時間長短,都應以孩子能瞭解的話對他說明及約定,並保證不會失信,當孩子知道你一定會回到他的身邊,即能產生基本的信任感,漸漸能離開父母較長的時間。

●尋求他人協助:平常讓孩子多接觸家中其他成員,讓幼兒和他們建立依附關係,雖然依附強度有所不同,但在主要照顧者必須離去時,其他人即能適時安慰孩子,並協助他們建立面對周遭人事的信心。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