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腦膜炎

所謂腦膜是指腦部表面包著的3層薄膜,無論病毒或細菌侵入腦膜都會引起發炎,即稱為腦膜炎。例如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如果侵入腦部組織。則引起腦炎,例如日本腦炎、庖疹病毒腦炎。整個通稱中樞神經系統感染

一般人聽到「腦膜炎」這病名,總認為是很嚴重的疾病,直覺認為除了有生命危險外,即使活下來也常留下腦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尤其當自己的寶寶因嘔吐、頸部僵硬、高燒不退而被醫師懷疑是腦膜炎時,父母總是非常擔憂,當再被告知需靠抽脊髓液檢查才能確定診斷時,有些家屬又會為是否讓寶寶接受脊髓液檢查而猶豫不決。當然我們是絕對不能把腦膜炎當作普通感冒而不在意,因為腦膜炎預後的好壞及嚴重度是跟造成此症的病原反是否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有絕對的關係。比如說常造成季節性流行的病毒性腦膜炎(或稱無菌性腦膜炎),一般病程很短,大都可自然痊癒,而很少留下任何後遺症或併發症。但如果是細菌性腦膜炎,若不及早診斷及早用抗生素治療的話,不僅死亡率高。即使存活下來。也常造成腦神經系統的後遺症。而一般人對「腦膜炎」聞之色變的原因。主要即是因為這種「細菌性腦膜炎」的厲害性。當然還有些病毒性腦炎。例如日本腦炎及庖疹病毒腦炎,或寄生蟲、黴菌、結核菌引起的腦膜炎,也部有較高的死亡率及後遺症,以下我們將為您作概括性的介紹。

所謂腦膜是指腦部表面包著的3層薄膜,無論病毒或細菌侵入腦膜都會引起發炎,即稱為腦膜炎。例如細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膜炎;如果侵入腦部組織。則引起腦炎,例如日本腦炎、庖疹病毒腦炎。整個通稱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目前國內較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包括:
(1)細菌性腦膜炎:
2個月以內的新生兒常見的病菌為大腸桿菌、B群鏈球菌、沙門氏菌、2個月以上的小孩常見的病菌為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

(2)病毒性腦膜炎:
例如腸病毒引起的無菌性腦膜炎,常發生於夏天。

(3)病毒性腦炎:
例如日本腦炎、庖疹病毒腦炎、麻疹病毒腦炎、腮腺炎病毒腦炎。

(4)結核性腦膜炎:
由結核桿菌引起,常見於經濟情況較差及營養不良者。

(5)黴菌性腦膜炎:
例如隱球菌腦膜炎,常見於住家附近有養鴿子者,由鴿子的糞便傳播。

(6)腦膿瘍:
由細菌引起,常見於發絀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常見的細菌為厭氣鏈球血、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

(7)寄生蟲引起:
例如廣東住血線蟲引起的嗜伊紅性白血球腦膜炎,常因生吃蝸牛引起。

臨床症狀:
在新生兒時期腦膜炎的症狀多非特異性,以發燒不退、食慾不振、前囪門膨脹來表現,而沒有典型的腦膜炎病徵出現,且死亡率及後遺症都較高,故只要病嬰活動力欠佳或稍有異狀。都應立刻檢查腦脊髓液。

2個月以上的小孩症狀較明顯,如不安、嘔吐、倦怠、發燒不退等,較大的小孩會有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如果侵入腦組織造成腦炎,會有意識昏迷、抽擂或局部神經障礙。

理學檢查上可發現前囪門膨出(18個月大以前)、頸部僵硬等典型腦膜炎徵兆。由於從臨床上的症狀看,只能懷疑是腦膜炎,但無法區分是細菌性腦膜炎或病毒性腦膜炎,甚至是較少見的腦炎或結核性腦膜炎等。故一定要進一步作腦脊髓被檢查來判定,由腦脊髓液裏的白血球種類數目、糖量、蛋白質量來作初步鑑別診斷,並且作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檢查。近年來可利用測量脊髓被內是否有細菌的抗原來快速診斷是何種細菌引起,除了迅速診斷外並可作為選擇抗生素種類的參考。

治療上病毒性腦膜炎並無特效藥,只需採支持療法,大都會自然痊癒,且很少留下後遺症。病毒性腦炎只有庖疹性腦炎近年有抗庖疹病毒的特效藥,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其他細菌性腦膜炎或結核性腦膜炎或隱球菌腦膜炎都各自有抗生素或抗黴菌的藥物治療,治療時間的長短及治療效果也因細菌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例如格蘭氏陽性菌預後較好,治療時間約2週,而格蘭氏陰性菌預後較差,治療時間需3~4週,且常留下腦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包括水腦、聾啞、智力不足、學習能力受損、癱摘等等。另外愈早診斷愈早開始治療,效果愈好,故一旦懷疑有腦膜炎,應立刻作腦脊髓液檢查,如果是無菌性腦膜炎,家長、醫師都會較放心;如果是細菌性腦膜炎或其他可治療的腦膜炎腦炎,應立刻積極的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及後遺症。近年來。如果是細菌性腦膜炎,早期投予類固醇(DexamethaSone)可減少發炎程度,降低腦壓、減少腦水腫。已被證實有降低死亡率及後遺症的療效。

預後:新生兒腦膜炎的死亡率極高,約比15~50﹪。而非新生兒之細菌性腦膜炎經適當的治療後,死亡率已降至1~5%,但仍有50%的後遺症。病毒性腦膜炎或腦炎的預後大多較好,但少數例外,例如疹性腦炎與日本腦炎,前者不治療時死亡率約60~80%,如用acyclovir治療則降至20%以下。後者之死亡率為6~11%,而存活者約一半會有輕重不一的後遺症。結核性腦膜炎的死亡率約20~60%。決定於病人開始接受抗結核治療時的狀況。隱球菌腦膜炎經適當治療後,死亡率仍約25%。嗜伊紅性白血球腦膜炎的死亡率則小於5%,永久性後遺症也小於5%>

看完以上文章後,大家應了解到並不是所有腦膜炎都那麼可怕,無菌性腦膜炎大都能自然痊癒,雖然細菌性腦膜炎也都有特效藥(抗生素)治療,但卻須愈早診斷愈早治療愈好。而由臨床上的症狀我們卻無法區分是無菌性腦膜炎或細菌性腦膜炎,甚至新生兒是否有腦膜炎。從臨床上都無法判斷。而腦脊髓液的檢查對腦膜炎而言是居於關鍵不可或缺的地位。但許多家長仍害怕抽取腦脊髓液會對寶寶的腦部或神經造成傷害,其實這些憂慮都是不必要的,事實上腦脊髓液只是腦和脊髓周圍的無色透明液體,百分之九十九的成分為水,還有極少量的蛋白質和葡萄糖。抽取後腦部會自己再製造出來。抽取的部位一般都從腰椎穿刺抽取得來。在有經驗的醫師執行下,這個部位是很安全不容易傷到脊髓神經的。除了能夠由此得到診斷外。很多像無菌性腦膜炎的病例,原本因腦壓高,頭痛得很厲害,抽取部分腦脊髓液後,腦壓降低,頭痛症狀也好多了。有一個真實的例子,當我還在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時,一位女同車的小寶寶因懷疑有腦膜炎而住院,這位女醫師二話不說馬上親自寫自己的小寶寶作腰惟穿刺抽脊髓液檢查,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因為她了解脊髓液檢查是安全且對腦膜炎之診斷及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新生兒時期,令自己動容佩服的是,換成是我的小寶寶的話。我可能自己刺不下去,而會請別的醫師幫我作。因此由衷認為她真是一位理智的母親,冷靜幹練的女醫師。在此要呼籲各位家長,當遇上寶寶有腦膜炎跡象時,千萬要與醫師配合。果決而理智的讓寶寶接受腦脊髓液檢查。以至因細菌性腦膜炎延誤治療時機而造成寶寶及家人終生的遺憾。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