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過有紀律的生活,幸福跟著來

教養孩子要關注的面向很多,澳洲幸福協會會長提摩西.J.夏普博士在《帶孩子遇見幸福的100種方法:不可思議的正向教養》﹙信誼﹚一書中,分享了許多觀念和做法,讓父母面對孩子時,不會常常「卡住」。

文/夏普博士 黃美湄整理

建立正向紀律,你有不同的選擇

夏普博士指出,如果你不喜歡孩子的表現,在考慮怎麼訓練孩子遵守紀律之前,可依孩子的年齡,先試試幾種轉移注意力的策略。孩子都會犯錯,因此你不需要在孩子每次出現不當行為時都嚴陣以待。有時候,試著轉移焦點,沖淡孩子當下的情緒,會是更簡單也更有效率的方法。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改變對話的主題。
*引導孩子進行新活動或新任務。
*問孩子一個能引起他興趣的問題。

我們大人在心煩意亂時,通常很難妥善地處理事情,孩子也是一樣。轉移注意力可讓孩子焦慮的程度降低,幫助他冷靜下來,以更有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問題。

拋開體罰,紀律讓孩子更幸福

夏普博士相信,紀律是培育幸福孩子重要的一環,而且紀律可以是、也應該是親子間的正向經驗。只要能夠制定合理的紀律並執行得當,紀律可以用於建立有益的規範,讓每個人都感到安心,完全不需體罰。

規範會帶來自由,而秩序會帶來創造力。紀律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運用得當,就會帶來極大的正面效益。以下是來自一位母親分享的想法:

有時候孩子會感到疲倦,沒辦法保持百分之百的好心情,你必須要能察覺出孩子的狀況,並且允許自己在這些時刻對孩子稍微放鬆一點點。身為大人的我們,很容易就能察覺到疲倦,並據此調整自己的日常活動;但是孩子沒辦法清楚地表達這些感受。所以,當孩子狀況不好、表現出有點偏離常軌時,只要給他們一個擁抱就好,這不是跟他們爭論「你不准看電視」的時候。規範和界限的確能夠帶給孩子安全感,不過保留一些彈性也很重要。察覺孩子發出的訊號並調整自己的做法,能增強孩子的自我概念,並讓孩子知道你能夠理解他們。

在一致性和彈性之間找到平衡

身為父母不斷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找到管教的平衡點。要判斷何時該堅持絕不讓步、何時又該把身段放軟,的確是件困難的事;但只要你開始體認到自己必須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你就有很大的機率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請試著跟另一半統一兩人的意見和行為。你們的管教方式可能有些無傷大雅的小差異,但基本方針不該有重大歧異。

另一個要牢記的是,管教一致並不代表你該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每個孩子都很獨特,對於不同的管教和懲罰也都有各自的反應,你必須根據孩子的性別、個性和需求調整自己的態度。當你用不同的方式回應各個孩子時,請跟他們解釋為什麼你認為這是比較適當的做法;並提醒自己,你的基本原則和管教哲學應保持一致。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