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超越自己——四個勇氣養成Tip

每個寶寶都是天生的冒險家,但隨著年紀成長,孩子們樂觀面對挫折的勇氣能力卻似乎沒能隨之提升,甚至根據國內統計有每況愈下的情況。究竟在學前階段,爸媽可以做哪些事來培養孩子的勇氣?《學前教育》提供四個勇氣養成Tips,讓你的孩子可以勇敢超越自己!

想踩踩水窪、撿石頭、爬上樹找大聲唱歌的夏蟬,
或是自告奮勇想幫你洗碗、到巷口買牛奶,你通常怎麼回應?
可別小看了生活中這些看似尋常的事件!
根據專家的研究,抽象的勇氣能力沒有捷徑可養成,
全賴你和孩子日日在生活中體驗與實作,
而且,從孩子一出生,就能一點一滴開始累積!


行動 1分齡發展養成法: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教授王珮玲老師提醒爸媽,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許多發展任務及關鍵事件影響著孩子的勇氣養成,特別需要大人耐心地引導與回應。

0~1歲嬰兒期 以安全感奠定人際互動的勇氣
●發展里程碑:寶寶和照顧者必須建立親密的依附關係
●勇氣策略:當提供寶寶規律的生活作息,能即時、合宜地回應孩子的需求時,寶寶將對爸媽產生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讓他有勇氣與家庭以外的陌生人事物作互動,這是奠定勇氣很重要的第一步!

1~3歲學步期 自主經驗能激發探索的勇氣
●發展里程碑:此時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是獨立個體,也是自理能力的養成階段
●勇氣策略:盡力提供孩子多元體驗與充分的探索機會,並以全心的支持,讓孩子感受到「我想做!」的自主經驗,同時幫助孩子累積「我做得到!」的成就感。

3~6歲幼兒期 自我肯定增強主動積極的勇氣特質
●發展里程碑:開始建立自尊,對自我評價相當在意。
●勇氣策略:若能肯定、欣賞孩子的主動與努力,提供孩子具體正向的回應,孩子會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他就會變成一個積極進取、願意主動探索的孩子。

行動 2生活家務鍛鍊法:

想提升孩子的勇氣,每天鼓勵4歲兒子當「小幫手」的卓妙如老師提醒爸媽,孩子能做的事,絕對比你想像的多更多,根本不需花錢讓孩子去補習;每天的生活家務就是最好的練習題,孩子熟悉的家也是最佳的修煉場。只要根據孩子的能力給任務,放手讓孩子嘗試,適時給予協助和肯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責任感與獨立性,便能自然滋長,自信和勇氣也會源源不斷。

建議爸媽可讓孩子先穿上工作圍裙,扮裝成「小管家」,讓「幫忙做家事」成為有他幫忙真好。之後,可再慢慢地將他不喜歡做的事,加進他擅長的家事裡,以提升孩子的成就感。

●備菜:2歲半的孩子,已可以幫忙攪拌、剝香蕉皮、將四季豆折成等長等;拿張椅子擺在水槽旁,3歲的小廚師,可以幫忙清洗小番茄、小黃瓜這類蔬果。
●餐具:將孩子的塑膠餐具擺在方便他自己取用的地方,準備食物時,可讓3歲左右的孩子練習準備自己的碗、盤。
●衣物:2歲半左右的孩子,除了可幫忙放入定量洗衣粉、曬衣物時夾上衣夾,收下衣物後,還可幫忙把襪子配對捲成球,或幫忙把衣物放入抽屜櫃。
●修整:可請3歲孩子幫忙換下壞燈泡或廢電池,或給4歲孩子一塊軟布,擦拭灰塵較多的地方。當孩子看到家變乾淨了、檯燈亮起了或是遙控器有電了,會感到很有成就感。
●垃圾:3歲的孩子可練習垃圾分類,4歲的孩子可嘗試找出綑紮垃圾袋口的最佳方法,還可讓大孩子練習預估時間,挑戰準時從家中將垃圾順利送上車。

行動 3遊戲活動培養法:

勇氣,是透過經驗累積、內化而成的一種能力。不論是生活中的探險遊戲,還是上山下海的冒險活動,都強調必須讓孩子「走進去」操作,再把經驗「帶出來」回到每日的生活中。

讓每個孩子,都有遊戲機會

長期在幼兒園推動「幼兒運動遊戲」的黃永寬老師,鼓勵大人一定要讓幼兒有更多元的遊戲體驗,及大膽登高、攀爬、垂降、生活探險等冒險經驗。他提醒爸媽,幼兒的學習特質是:「我聽,我忘記;我看,我記得;我做,我懂得。」孩子不敢走平衡木、不敢爬繩梯,往往是因為經驗資料庫中沒有類似的經驗,對未知的結果有過多負面的想像。其實,只要成功一次,或失敗後掉到安全軟墊上一次,孩子就再也不怕了。

好的遊戲活動,可以整合孩子現有的能力和經驗,也沒有絕對標準的玩法,所以正是孩子可重複挑戰,隨時隨地都可開始的勇氣活動。不過,黃永寬老師也提醒爸媽和老師必須避免選擇有排除性的遊戲類型。因為反應較慢的孩子通常在遊戲中最快出局,但能力或經驗愈不足的孩子,其實更需要遊戲機會。

黃永寬老師也分享了去年訪日,在一個古蹟區的驚喜發現;一群低年級學生,每三人成一小組,正在進行「小旅行探險活動」。日本老師鼓勵孩子規畫自己喜歡的景點動線與交通路線,估算定點停留的時間,孩子必須抄下公車和電車的班次時間表,還要練習轉搭交通工具。他建議爸媽平常吃飯,可以讓孩子練習帶路;到了動物園或遊樂園,也可以讓孩子當「小導遊」,決定下一站去哪兒玩,從這些易入手的生活冒險遊戲練習起。

別做保鑣父母,把冒險精神落實生活中

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戶外冒險教育(Outdoor Adventure Education),比如探險、溯溪、攀岩、登山、健行等活動,已被證明對於培養抗逆力有正面影響。童年在山上成長,從1994年開始在台灣推廣戶外冒險體驗活動的戴昌盛教練,了解也敬畏大自然的深不可測。針對很多爸媽認定孩子在室內活動比較安全的想法,他指出:「無論室內或戶外活動都有潛在風險,關鍵在於孩子的身心準備度與適應能力如何,以及安全設施是否齊備。」

近年常帶領三、四個家庭組成大班以上的親子團作體驗,戴昌盛教練觀察到有的爸媽一來就會跟他報告孩子很膽小、被動,他通常會提醒爸媽在活動中絕對不要步亦趨,像個貼身保鑣般保護孩子,因為孩子會從爸媽的擔心,解讀出對自己沒信心的訊息,而像隻無尾熊緊緊抱著爸媽的大腿不放。

當然,許多平日躲在冷氣房,和陽光、雨水、泥巴都絕緣體」的孩子,「冒險」前的確會需要更多暖身。但孩子喜歡玩,所以會先觀察「好不好玩」;同儕也是激勵孩子接受挑戰的好方法,因為他會觀察其他孩子「怎麼玩」,再決定要不要「冒險」下去玩。「當孩子終於願意跨出爸媽的保護圈,把身體泡到溪水中漂浮,或手腳並用攀上高壯的大樹,只要教練或爸媽在終點給孩子一個深情地擁抱,有同伴們的鼓勵和歡呼,你會看見孩子的眼睛亮了、心也開了,自信和勇氣都長出來了!」戴昌盛教練有感而發地說。

有2歲兒子的戴昌盛教練特別提醒幼兒爸媽,每個孩子天生都有冒險基因,想激發孩子的勇氣,冒險活動只是體驗的形式之一,真正的重點在於如何把冒險教育的「精神」帶回家,把「相信孩子」、「給孩子做中學」的機會和「多鼓勵」這些理念,日日落實在孩子的生活中!

行動 4 親子共讀增強法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誰、肯定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解決問題,就像送給他一本勇氣生命護照,幫助他在日後面對挑戰時,能夠通行無阻,無畏無懼。以下,推薦2本勇氣主題書,透過共讀與討論,希望能幫助你的孩子找到勇氣和自信!

看《小貓玫瑰》勇敢展現本色,活出自我
文/皮歐特.魏爾康 圖/約瑟夫.魏爾康
世代皆以高貴黑毛為傲的貓家族,竟冒出一隻怪異小紅貓 ──玫瑰。與眾不同的小貓顛覆家族保守的傳統,與老鼠和狗做朋友。在父母的責罵聲中,小紅貓決定堅持信念,活出自己的人生。這齣幽默的家庭寫實喜劇,讓大小讀者清楚體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人生也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然而,並非每個孩子都能像玫瑰一樣了解自己與肯定自己,爸媽也不見得都能欣賞孩子的獨特。來讀讀玫瑰的故事吧!牠的精神將會不斷地鼓勵著孩子:活出自我,勇敢展現本色…more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數位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