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從休閒中學習

上次曾經訪問國立體育學院的謝智謀老師,何謂正確的休閒觀念與態度,得到許多專業的建議;這回,我們邀請謝老師來談談,什麼樣的休閒適合孩子呢?怎樣才能獲得良好的休閒效果呢?

  上次曾經訪問國立體育學院的謝智謀老師,何謂正確的休閒觀念與態度,得到許多專業的建議;這回,我們邀請謝老師來談談,什麼樣的休閒適合孩子呢?怎樣才能獲得良好的休閒效果呢?
大自然是最好的導師
  在許多種不同的休閒模式當中,謝老師對戶外活動情有獨衷!他深深感動於大自然的奇妙,「你知道嗎?在澳洲,有一所學校特別針對行為偏差的青少年安排大自然體驗的課程,例如攀岩、露營、野外求生等等,並且結合專業的心理輔導,實驗證明這些課程對於青少年的行為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謝老師說,能產生這樣的改變,主要就是當孩子用手觸摸花草、樹木和泥土,與大自然結合的時候,他才會開始愛這塊土地,同時也懂得珍惜生命。此外,也有許多研究證實,透過這些身體的活動能增加自信和自尊;孩子的自尊提昇,便不會以攻擊或暴力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懂得多不等於聰明
  也許父母親常常為孩子購買一些高級玩具,卻發現孩子玩不到幾次就丟掉。一方面,是因為父母不懂怎麼陪孩子玩,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轉移掉;另一方面,沒有恰當的引導,孩子的學習就都是片片段段的。謝智謀老師認為:「現在的小孩腦子裝很多東西,但並不等於聰明。」在父母親不斷灌輸知識的情況下,孩子學到許多東西,但都不夠深入。例如說,他可以叫出許多鳥類的名字,但是對這些鳥並沒有深刻的認識,他不知道這種鳥是在什麼地方居住、生活習性如何、叫聲像什麼。或許他可以講出許多別人告訴他的知識,但是自己沒有整理分析過,因此沒有創新、創造的經驗,不能產生一套自己的思想。多帶領孩子體驗大自然,會讓孩子比較有機會去思考,產生更深刻的智慧。
學習不只在學校!
  此外,現在的孩子學校功課當中,愈來愈多的課外作業,像是聽音樂演奏會、參觀美術展或歷史文物展,常常為了這些作業讓爸媽疲於奔命,甚至產生交差了事的心態,沒辦法樂在其中。謝老師建議,家長應該多和老師討論學校安排的課後活動,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式,而不要將一切學習視為學校的責任。事實上,帶著孩子一起體驗休閒活動的樂趣,對家長而言也是一種享受,只可惜很多家長不懂得體會。「這又回到我們上次強調的主題,就是爸媽本身要調整對休閒的觀念,重視休閒對於提昇生活品質的意義」。
  謝老師最後也提醒爸媽,帶孩子出去之前,自己應該要先做功課!懂得如何玩,才能體會玩的樂趣。當家長能夠樂在其中,才能夠帶領孩子體驗這些美好。希望大家都能珍惜休閒的時光,和孩子一起從各種不同的經驗當中學習,使生命更豐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