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別急,慢慢說!

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是需要口腔及舌面控制能力、認知能力、記憶能力、思考能力同時運作的過程。爸媽請等待孩子慢慢學習喔!

自孩子會說話以來,爸媽每天都在等著聽他迸出什麼新詞.直到他漸漸可以說完一個句子,總希望孩子在人前,可以「秀幾句」,表現一下。只是有時,皇帝小子不急,吞吞吐吐、要說不說,甚至越是等著他發表,他越是不肯張口!這倒讓爸爸媽媽沒耐性等下去、發火或困惑──孩子明明會說的呀!怎麼這樣害羞?是鬧情緒?或有什麼語言障礙?

這樣吧,請爸媽放慢說話速度試試:「我-不-要-吃-餅-乾」…或者回想自己初學英文時,台上老師要求我們嘴型、舌尖、氣流變化…。

學說話有大學問
從簡短的詞、電報句、到可以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完整的意思,說話,其實是需要口腔及舌面控制能力、認知能力、記憶能力、思考能力同時運作的過程。對初學說話的小寶貝來說,發音、選詞、組織貫串,這麼一連串語音轉換的精確動作控制,並不是那樣容易。加上一個家庭環境的語法或語言習慣,對新加入的小成員而言,更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嘗試。

在寶寶張嘴準確發出聲音之前,其實就已經聽懂許多句子。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從環境經驗中學習,遇到什麼樣的狀況該說什麼、怎麼說。剛學說話的小小孩,通常是將自己的需求、感受、與當時的情境連結,來認識詞彙以及用法;他可能同時用「杯杯」表示口渴、肚子餓、我想玩這個杯子。隨著發展,孩子慢慢能夠分辨,有時「狗狗」可以指蹲著的、站著的所有的狗,有時又必須用「叔叔的那隻小狗狗」才能表明所指的特定目標。寶寶的口吃、說不出來的現象,正是為了在短時間內,從他所知道的眾多詞彙中選擇,也就容易陷入「不知該用哪一個」的困境。

爸媽可以怎麼做
其實,你應該感到欣喜,孩子不是拒絕說話,而是他開始有意識的挑選、組織腦子裡的語言,他在想,「這要怎麼說,大人才會懂呢?」

爸媽可以鼓勵孩子,慢慢想、慢慢說,把話說完。
給他一些小線索,或輕輕重複他說的,但絕不是幫他把話簡單說完,或者用「好了,我知道」打斷。即使用錯,也無須急著糾正,問清楚寶寶的意思後,再一起「發現」,「嗯,這樣說真的比較清楚呢!」

別給孩子過多壓力
寶寶會說話,當然是令人雀躍、值得高興的。但是,學說話其實就像是培養其他生活能力一樣,在自然的情境裡延展,寶寶最容易明瞭感受;如果只是為了「展現孩子的天份」,要他開口說昨天看電視時偶然說的笑話,那真的太苛求、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還覺得寶寶說話太慢嗎?才不呢,你很快就會被那嘰哩呱啦、說個不停、問個不停的寶寶打敗啦!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