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聽懂了沒?~嬰兒如何瞭解語言

小寶寶對於父母的微笑與交談,總是急著發出聲響回應,他們聽懂了嗎?爸媽要做怎樣的回應才適當呢?

剛上小學的小表姊對著不到三個月大的小表弟說說笑笑的,只見小表弟不時「嗚、嗚」地發聲,又扭動著身體,逗得小表姊很開心:「小BABY知道我在跟他講話哦!」這個七歲不到的小姊姊如此結論。

小寶寶愛溝通
從小嬰兒的身上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人類天生有溝通的需要,所以,當小孩或者大人對嬰兒說話時,他會開合嘴唇,一副對答的樣子。

一歲前的嬰兒(英文「INFANT」一字,乃是源自拉丁文,是「無言語」的意思)正處於發展語文的準備期。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已具備並展現出某些程度的溝通能力與企圖;他們既能傾聽,也能發聲。

新生兒會以各種方式對語言作反應,例如:會以聽到的語言節奏來扭動身體,也能分辨母親和陌生人的聲音。而三個月左右的嬰兒已能發出「嗚、啊、哦」的聲音,以回報母親或是照顧者的微笑與交談,那是具社交性的。

聆聽為學習之本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理解是先於表達的,因此在學說話的初期,嬰兒會先聆聽周遭的聲音並且嘗試模仿。

實證研究指出,嬰兒不但能分辨人說話的聲音與其他事物所發出聲音的不同,也能分辨母語與非母語。六個月大的孩子對母語的反應,絕對大於對其他種語言的反應。

此外,7~10個月大的嬰兒喜歡聽一般句型勝過於一些奇怪的語句。有一個實驗可以支持這樣的說法:實驗者讓媽媽以兩種不同的念法念同一個故事。媽媽先念:「灰姑娘住在一個很大很豪華的房子,但是卻黑黑暗暗的,因為他有一個很兇的後母。」然後媽媽又念:「灰姑娘住在一個很大很豪華,的房子但,是卻黑黑暗暗的因,為他有一個很兇的後母。」實驗發現,孩子顯然比較喜歡正常斷句的念法。

經驗累積能量
到底嬰兒是如何瞭解周圍人所說的話呢?這個年齡孩子對語言的瞭解,大部分是依據語言以外的條件,像是所看到的(發話人及其表情),或者是依平衡運動的要素(如聽見聲音時小孩的姿勢)等,在這些要素的複合刺激下,嬰兒將得到的訊息線索,逐漸組織他們對語言的瞭解。

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對著八個月大的嬰兒問:「爸爸在哪裡?」如果地點是在臥室,且嬰兒是坐在媽媽的臂彎裡,那麼這個嬰兒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反應。不過,如果地點改變了,且嬰兒是被橫抱著,或媽媽用生氣的語調來問時,嬰兒就不一定會做出瞭解的反應了。所以,往往會出現父母興高采烈地向他人描述小寶貝聽得懂話了,希望孩子當場表演一下時,小寶貝卻給爸媽「漏氣」!

此外,嬰兒還可透過不斷地與人互動,逐漸學習、瞭解周遭聲音的意義。例如:我們對寶寶攤開雙手,微笑說「抱抱」,並隨之抱起寶寶,在重複這種愉快安全的經驗下,嬰兒便能領悟到「抱抱」這個聲音與行動間的關係。

「懂」或「不懂」,都要多跟他說
為了幫助寶寶瞭解語言,在嬰兒周遭的成人(尤其是父母),要常和孩子交談,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重複使用一些簡單的字。這樣可以幫助嬰兒的腦部作複雜的神經聯結工作,以作為將來完整語言發展的預備。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