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為什麼還不說話?

小兒將滿2歲,身體狀況、聽覺、視覺、認知程度、記憶力、動作發展依《0~6歲幼兒行為特質》一書對照均大致符合,唯在語言發展上落後許多,至今只會說「爸爸」、「姨」、「在這」、及「汽」,而且還會流口水,據說他爸爸小時候也有些微口吃,但是他在1歲左右就會說話了。這些問題和遺傳有關嗎?若就醫該注意些什麼呢?
語言是人與外界溝通、學習的重要媒介。語言的發展和下面七個因素相關:

一、聽力:
聽得見或聽不見,聽得清楚高音或低音都會影響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中樞神經系統:
從聽到說的過程需要中樞神經系統密切的配合。從聲音傳入耳神經→聽覺中樞→語言理解中樞(新學習)→聯合中樞(喚起舊學習)→確定所接受訊息的意義→再由聲帶、嘴唇、口腔等構音裝置的動作完成說話,其過程相當複雜。所以中樞系統需正常成熟。

三、構音裝置:
包含嘴唇、牙齒、舌頭、喉嚨、聲帶、鼻腔、臉部相關肌肉等,如果有缺陷,都會造成口齒不清。

四、智能:
智能發展快則字彙的增加、文法的運用、意思的表達和理解力的成長都比較快。

五、充分語言刺激的環境:
多聽、多說、正向的鼓勵都是基本環境要素。

六、動機:
有表達的意願才能引發語言;練習機會多,語言表達才會順暢。

七、社會生活的機會:
生活圈子越大,字彙吸收越多,在群體中,學到字彙,也學到如何運用。

這些因素是父母觀察孩子語言發展時需要留意的。

至於兩歲左右的孩子,會用的詞彙還不多,通常這麼大的孩子已經開始能說兩個字組成的詞句,例如:「狗叫」。雖然您提到寶寶只會用少數的詞彙,但請不必太著急,因為語言發展的時間表也會因孩子的個別差異而有快慢,您可以按照上面的七種因素,參考查證一下,找出原因,給予引導。

另外,關於口吃的原因,雖有遺傳之說,但大部份口吃都是在孩子學說話的過程中處理不當形成的,因為二~六歲時字彙增加快速,但詞句還無法運用自如,在表達時必須從腦海中尋覓到適當的詞句加以組合,所以在急欲表達時會產生結巴的情況,可能會有頭一個字說不出或重覆單字的現象。而且兩歲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不一定能正確收聽外界的聲音,發出的聲音也就不易準確。有的孩子因神經肌肉的協調未完全成熟,所以表達不盡理想,這些都需要以自然的態度去面對,不宜過份心急造成壓力。

若是進一步要考慮就醫,可以到耳鼻喉科及復健科檢查,確定是否有生理因素或治療的必要。千萬不要輕易認為是「舌根太短」而讓孩子挨無謂的一刀。

(以上問題由 語言治療專家 林麗英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