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文章
- 毛毛蟲的創作者艾瑞卡爾在台灣出新書了!這本《1,2,3到動物園》將動物和火車這兩種孩子最喜歡的元素,串聯成一個有趣的故事,透過每一頁動物數量的增加,讓孩子邊玩邊學,建立數概念;當然還有艾瑞卡爾濃厚的拼貼畫風格,讓每隻動物都生動活潑!一起來看看導讀~ more
- 孩子的學習力,並不是讓他參加才藝班、潛能開發課就能達成。小小孩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給予充分的自由探索,就是最好的學習!由《學前教育數位雜誌》提供的3則研究新知,可以讓爸媽瞭解,小小孩是如何增進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以奠定日後學習的基礎。 more
- 「收拾」是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之一,學習打點自己身邊的東西、學習物歸原處,其實也蘊含了許多生活處事的概念或態度。「收拾」這項生活能力,有些人引以樂,有些人則視為麻煩事,爸媽要怎樣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基本的責任感、學習到有效率整理的好方法呢? more
- 文/吳幸玲 輔仁及文化大學副教授 愛是很難以形容和衡量的東西,還記得《猜猜我有多愛你》故事中的大兔子和小兔子嗎?他們努力的展現肢體,表達對彼此的愛,溫馨的對話自然流露著情感,觸動許許多多大朋友和... more
- 平日茶餘飯後、全家團聚的時間,如果不是大家圍坐客廳看電視,就是大人玩電腦、小孩玩手機……這樣的場景,相信對很多家庭來說習以為常,但似乎少了些家人間的言語互動與情感交流。如果,爸媽常覺得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互動,不妨試著從「桌上遊戲」著手吧! more
- TIMSS「國際數學與科學教 育成就趨勢調查」公布成績,結果在68個參與評比的 國家中,台灣八年級生和四 年級生的數學表現分別位居第3和第4,但數學興趣和信心卻都落在30名之後。也就是說,這些會做數學題的孩子,不見得能意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對應用數學產生好奇,進而在不同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判斷、解決數學問題。 more
- 「你是個有創造力的人嗎?」「你知道如何讓孩子變得更有創造力嗎?」當多數大人被問到這些問題時,常會很心虛。儘管媽媽們也常得發揮創造力,巧手變化有限的食材,或把孩子的舊衣物改裝再利用,但多數媽媽常認為自己稱不上有創造力。而談到該如何引導孩子更有創造力,大人們也往往會坦承,大多時候,孩子其實比大人有創意多了! more
- 孩子透過感官肢體探索周遭環境,建立起學習的重要通路,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藉由看到、聽到、觸摸到,甚至聞到、嘗到,才將這些感官所接收到的刺激,納入他的知識架構中。所以許多看起來像是在搗蛋的行為,其實是孩子正在學習暸解這個世界。 more
- 一歲之後,當孩子已經走得越來越好,肢體的平衡感快速增加,可以開始跑跳、上下樓梯時,家裡的空間已經不能滿足他的探索欲望,他會很想到外頭去玩,用肢體、感官去體驗大自然的寬闊。 more
- 不管大人和小孩,沒有人不喜歡聽到來自身邊人們的讚美聲。對孩子來說,爸媽的讚美更像是一劑「超級強心針」,能讓孩子建立充分的自信心,更有動機接受未知的挑戰。但讚美其實是一門專門的學問,當讚美應用於幼兒教養時,影響更是深遠,爸媽不可不小心謹慎。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