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寶寶不懂

媽媽買了一組新的懸吊玩具,趁著寶寶熟睡時掛上,寶寶醒來看到眼前的新玩具,有漂亮的顏色和形狀,還會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聲音,感到十分新奇,目不轉睛地盯了好久呢!

媽媽買了一組新的懸吊玩具,趁著寶寶熟睡時掛上,寶寶醒來看到眼前的新玩具,有漂亮的顏色和形狀,還會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聲音,感到十分新奇,目不轉睛地盯了好久呢!

媽媽的反應是寶寶的參照點
雖然只是小小的年紀,但每一個健康的寶寶都是耳聰目明的。他們從新生兒開始,就會專注於一些顯著的特徵,像是媽媽的眼睛、開闔說話的嘴巴、在他眼前晃動的玩具。稍稍長大一點,他會注意到愈來愈多的細節,學著區分事物的差別,甚至開始能夠掌握重要訊息而忽略其他「雜訊」,比如說,他會注意聽媽媽的聲音,即使在有點喧鬧的環境裡,他也會從情境中尋找及分辨出媽媽的聲音。
接近1歲大的寶寶,他的理解判讀能力又更進步了。當你拿一件新的、有點奇特的玩具給寶寶看時(例如:一個上發條會走路的機器人),你猜,他會有什麼反應呢?
科學家從實驗發現,寶寶會仔細看著媽媽的表情,想從媽媽的臉上讀出答案,他想知道「媽媽是怎麼想的」,是會露出放心的微笑或是嚇一跳的表情?而寶寶則是依據媽媽的反應,來修正自己的反應。如果媽媽微笑,他們就會向前爬去探索;如果是驚嚇,寶寶就會停在原地不動。

寶寶會藉由他人來理解事物
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你也可以試試看!準備兩個盒子,先由大人看著兩個盒子;看第一個盒子時,臉上帶著喜悅的表情,看第二個盒子時,是很厭惡的表情;實驗時讓寶寶在一旁觀看,再將這兩個盒子推向寶寶面前。雖然寶寶並不知道盒子裡有什麼東西,但是寶寶會根據實驗者的表情來猜測盒子裡的東西。
他會高興地把手伸進令大人感到愉快的盒子,而不去碰那個令大人厭惡的盒子。小小年紀的他不只能理解他人愉快或厭惡的感覺,而且還瞭解不同的感覺是針對不同物體而引起的。
雖然1歲以內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從他的行為反應,就知道他懂得的事情可不少呢!

多跟寶寶說話可提升理解力
美國西北大學發表在《兒童發展》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指出,與其發出咕咕聲逗弄小嬰兒,不如更直接地對嬰兒說話,引導他們辨識物體,這麼做可讓他們更容易認識環境,且有助於寶寶分辨個別單字和意義,讓寶寶在開口學說話及溝通時會更輕鬆。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