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他人,表達自己~培養孩子聽與說的能力

孩子感覺、觀察的觸角是十分敏銳的,他們直接反映父母的言語和態度。父母除了平時注意自己的說話習慣外,要好好與孩子說話,培養他們說和聽的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語言能力也是人類異於動物的寶貴秉賦,如何使孩子會發出聲音說話、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聆聽他人說話,是日後適應社會生活的必備能力與修養。
  
每位父母親都希望孩子有高雅的談吐、中懇的溝通態度,除了平時注意自己的說話習慣以外,應好好與孩子說話,並培養他們說和聽的能力,讓他們釐清觀念、整理思緒,聆聽與了解他人的想法,成為一個會表達自己,也善於聽他人心聲的好聽眾。

幼兒模仿的主要對象
學齡前的幼兒,生活重心在家庭,關係最親近的父母親正是他們模仿學習的對象。很多時候,他們也許不懂大人們說話的意思,尚無法熟練地使用語言表達己見,但他們感覺、觀察的觸角是十分敏銳的,在耳濡目染中,他們就像反映父母親言語、態度與行為的「錄音筆」或「影印機」,將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模仿得維妙維肖。

生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幼兒天生具有利用語言來表達自己需求的本能,最初是以一個聲音表達多種情緒,例如饑餓、快樂、痛苦;到了牙牙學語時,藉著用耳聽成人發出的語言和外界聲音、以眼睛觀察成人的發音嘴形與動作,開始模仿成人的語言,此時父母親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發展心理學家曾指出:高階層家庭的小孩與低階層家庭的孩子,其語言發展階段與順序都一樣,但由於父母親與子女互動的關係及指導方法有差別,使兩個不同層次的孩子於使用語句長短及用字遣詞的表達方式迥異。高階層家庭的小孩善於使用長語句,語詞結構合理、表達清晰。低階層家庭的小孩由於缺乏學習刺激,在語句上較短淺,父母親的語言指導對孩子語言發展之影響可見一斑。

早說話未必是天才
根據心理語言專家統計發現,女童的語言發展比男童早且快,但其中仍有個別差異存在。但幼兒開始說話的時間早與晚,和智慧高低沒有明顯的關係,也就是說,早會說話的孩子其日後未必是個語言天才,於學業成就上也不一定相對的高。

因此,父母親勿急於把自己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與他人相比,即使是兄弟姊妹,啟齒說話的時間也因個別差異而早晚有別,重要的是如何使孩子有正確發音與使用字彙的語言能力。

如何與孩子好好說話
有時候父母親發現子女對自己的話,似乎充耳不聞,或說出不好聽的話,不妨想想:自己是否好好與孩子說話?教養孩子是一種耐性的考驗,也是馬拉松式的長跑過程,如何讓子女有合宜的言談態度與能力呢?

1.與孩子說話時,應配合孩子的意識世界,從孩子的觀點與想法進行同理心的溝通:有時不妨試著用純真的童言童語和他們對話,更能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我們先讓玩具去睡覺,等明天太陽公公出來時,再和它一起玩!」及「你看,這枝筆好累了,寫不出來了!(原子筆沒墨水,寫不出字跡。)」

2.少用抽象難懂的詞彙:幼兒的心智發展正值啟蒙階段,學習活動均需藉具體事物來認知,語言學習也一樣,過於抽象的成語,對他們而言,艱澀難懂。例如:形容聲音很吵雜,可說「吵鬧得像個菜市場」,而不要說「喧囂吵雜」。

3.不要說粗俗不雅的話:如「不得好死」或三字經,以免孩子模仿。

4.不要以語言傷及孩子的心靈:例如「為什麼你就是不像你姊一樣......?」、「你怎麼這麼笨?豬啊!」、「不要來煩我」、「馬上給我閉嘴」......等。

也許,父母親說話時,正值情緒激動狀態,實無惡意,但話一出口,傷害了他們的自尊,日後對其信心及人格發展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甚至以後他們也可能在情緒激動時,衝口說出傷人的語詞。

培養孩子說和聽的能力
培養孩子說聽能力的最大資源,就是孩子的頭腦,父母親只要平時善用一些說話技巧即可,不必大費周章的找尋資源。

1.鼓勵孩子說出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內容、心得或見聞:父母親在問孩子問題時,盡量設計使他們說出長語句、多語句,而勿以簡答短句方式回答:「是」、「不是」、「有」、「沒有」等。例如孩子從幼稚園回來,請他說說今天的活動內容,若母親能注意園方發的週單元設計,便可引發較多的談話。或是參觀動物園後,分享遊園心得,聽聽孩子是怎麼描述見聞的。

2.抱持好奇心多問一些:有的時候,孩子回答的詞句很短,一兩句話帶過就不講了,父母親可試著引發他們的聯想力,增多詞彙,例如小明描述動物園觀後感,只說:「看到很多很多動物啊!」、「我們坐在涼亭下野餐,然後就回來了!」,媽媽可再問:「你看到了那些動物呢?牠們的叫聲是怎樣的?在涼亭下野餐,跟我們上次在草地上野餐,感覺有什麼不一樣呢?」

3.親子間的電話遊戲:父母親可利用演戲的方式,與孩子講電話,一方面讓他們練習如何以簡短清楚的方式表達訊息;二則培養接、講電話的禮貌。

4.讓孩子練習說故事:一提到故事書,父母親心中可能暗自抱怨「又是要我說故事了!」其實,何不偶爾讓自己輕鬆一下,扮演一下孩子的角色,聽聽孩子說故事呢?從孩子說的故事內容中,可以了解他對故事的理解程度,作為以後選擇故事書的參考;同時也可得知孩子在語言表達中詞彙的使用及語句結構是否理想、順暢?進一步更可藉此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 

父母親需有一個重要觀念,應扮演一個好的聽眾,即使孩子所說內容有失誤,也不要立即打斷、糾正,當孩子說話時要尊重。讓他們沒有壓力地表達,自己則注意傾聽,將不合邏輯或錯用的語句記下,待孩子說完後,可以先鼓勵他說得好的部分,再幫助孩子學習正確的說法。

有些時候,孩子所說的故事隱含不合理情節,那可能是他們滲入了幻想。父母親聆聽時,表現出一付津津有味的樣子,對孩子即是一種鼓勵與能力的肯定;無論他們說得好不好,勿吝於正面誇獎與讚賞,讓他們有勇氣下次再表演。

5.給孩子思考空間:當孩子發問時,父母可延緩給予答案,提示思考的線索,讓孩子運用心智思考,找尋解決的方法,甚至在安全可行的範圍內讓孩子嘗試、實驗或親子共同解決難題,這也是訓練他們創造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方法。

父母親善用各種方法培養孩子說與聽的能力,不但能使他們具備會說話且說話合宜的語言溝通能力,為日後適應複雜的社會做準備。而藉親子間語言的互動、交談,亦有助於親子感情的提昇,多從孩子的眼光設想,了解子女心中的世界,日後子女也能了解親心,體會親意,所謂的代溝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了。

【熱門專題】好好說話 培養幼兒表達力
👉Check!檢核孩子的說話能力
👉提升孩子口語表達的技巧
👉用問答促進思考,提升溝通效度
👉學習說話禮儀,培養應對技巧
👉幼兒常見的口語發展問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